-
1 # 手機使用者85831026491
-
2 # 一地香菸頭
《竇娥冤》自然是悲劇,也許是因為它的大團圓結局使人覺得不像是,但是正是這樣的結局突出了更為強烈的悲劇情感。這些的主要表現在於《竇娥冤》中的鬼系情節。鬼系情節加強了整部戲劇的悲劇性。何以見得?一方面,竇天章是一個敷衍了事自私惡毒的官員,當他看見竇娥案件的卷宗,因為竇娥與他同姓,他怕受到牽連,竟是連看也不看,後來竇娥的鬼魂幾次三番將自己的卷宗放在最上面,甚至數次使燭火熄滅,用此來暗示自己的冤屈,最後竇天章才無奈接受了事實。而竇娥現身的時候,他首先問的不是竇娥受了何種冤屈,而是詢問她是否藥死公公,待得到了竇娥肯定的回答,他就十分惡毒地詛咒自己的女兒,這難道是一個父親的做法嗎?“永世不得人身,罰在陰山,永為餓鬼”這種話,在親緣關係為主導的中國古代社會,一個父親對女兒是有怎樣的恨才能說出口的?竇天章其實一點都不在乎他的女兒如何,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功名利祿和名聲,及其自私惡毒虛偽固執。另一方面,既然竇娥已經是鬼,為何不自己報仇,而要讓官員為她平冤昭雪?因為她做不到,她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她根本無法為自己報仇。鬼系情節的另一意義是揭示了清官意識的荒謬性。元代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漢民族首次大規模被非本民族的統治者所統治,漢民族的地位一度低到刷新歷史下限,人命根本就無足輕重。元代的統治者昏暈無能,整個朝政從內到外都已經潰爛,在這種情況下,竇娥怎麼就有了一個身居高位的父親?而且這父親偏偏“清正廉潔”?如果竇娥沒有竇天章呢?她的冤屈要如何才能昭雪?古代為何會出現包青天這樣真正意義上清正廉潔、執法為民、公正無私的官員?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所以才幻想有明君賢臣,幻想老百姓能在他們的統治下安居樂業。所以正是這樣的大團圓結局,才更加突顯出了《竇娥冤》的悲劇性意義。竇娥的冤屈永遠得不到伸張、平民百姓的冤屈永遠被埋藏在時間的塵埃中,永無出頭之日。還有一點,為何作者要設定一個大團圓結局呢,因為這同時迎合了觀眾的審美趣味,關漢卿也是要吃飯的不是?華人喜歡大團圓結局,受不了壞人逍遙法外好人含冤而死,自然更願意把錢送給自己喜歡的型別。另外一點,也是中國儒家傳統思想中中和美的一種具體體現。
-
3 # 軟萌小兔嘰
讀《竇娥冤》有感已經不記得什麼時候第一次聽到《竇娥冤》這個故事了,但當時聽到這個冤鬼復仇的故事時那種略帶恐懼的快意卻記憶猶新.上中學後,經過老師慷慨激昂的解讀,竇娥在我的心目中成為具有強烈反抗精神的堅強女性,而今我為了作業再三讀這部作品時,竇娥身上的光環開始逐漸消退.我悲哀地意識到其實竇娥的反抗遠沒有取得勝利,她只不過是男權文化下的一個悲劇首先她被男性作家極力塑造成一個美麗柔順、安分守己的理想女性典範,完全符合封建社會好女人的標準.《竇娥冤》的故事發生在元代,當時封建禮教的磐石開始動搖,尤其是社會下層的百姓蔑視禮教,反封建倫理的舉動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在這樣一個寬鬆、開放的社會氛圍中,竇娥有改自己命運的資本,她也曾自嘆自憐“莫不是字兒該載著一世憂,今也波生招禍尤”.然而最終竇娥依然選擇了逆來順受“我將這婆養,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辭須應口”.不僅如此,竇娥還被賦予了更高的男性價值尺度――自我犧牲的無私精神.公堂之上的竇娥雖然忍受著酷刑,卻依然寧死不屈.但當她聽到要拷打婆婆時,卻寧可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對方的皮肉之苦,“我若是不死呵,如何救得你 ”當我冷靜下來再讀時,一股無奈的哀傷又湧上心頭:竇娥本身的反抗是無果的.如果沒有她的父親竇天章,她只能向人們昭示自己的冤屈,卻無力為自己正名昭雪.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命運的改變、勇敢的抗爭只能藉助男性力量才能取得勝利.關漢卿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男性價值理想寄託在作品中,在創作時,他的主觀願望就是希望表現出“男性的神奇和美妙”.他筆下的女性再機智、勇敢,再富有反抗精神,她們仍然生活在男性世界的邊緣,她們只能在邊緣地帶顛覆.
回覆列表
女主角竇娥自小因為父親竇天章無錢進京趕考,被賣給蔡婆家作為童養媳。婚後不到兩年,竇娥丈夫去世;竇娥與蔡婆相依為命。蔡婆向庸醫討債,不成功之餘反而更差點被勒死,恰好獲張驢兒兩父子所救。不過張驢兒是個流氓,趁機搬進蔡家後,威迫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竇娥拒絕。有一天,患病的蔡婆想吃羊肚湯,張驢兒想藉毒死竇娥婆婆而霸佔竇娥,不料反而被父親誤吃、毒死了父親。張驢兒於是誣告竇娥殺人之罪。面對太守的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心婆婆連同受罪,便含冤招認,被判斬刑。臨刑前,竇娥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後將血濺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結果全部應驗。三年後,竇娥的冤魂向已經擔任廉訪使的父親控訴;案情重審,竇娥冤情得以昭彰。 經典名句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