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糖丸

    餛飩是起源於中國北方的傳統小吃,在南方發揚光大。除了被叫做餛飩,還有很多背的名稱,廣東人稱它為雲吞,湖北叫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叫抄手。

    回到正題,混沌為什麼叫雲吞?

    一說餛飩寫成雲吞是出自何淡如的一副對聯“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那得食雲吞”。因為“餛飩”兩字是名詞,“飩”不能對上動詞“飲”,在廣東話中“餛飩”與“雲吞”同音,為求對仗工整,所以以同音的“雲吞”代餛飩。在廣東食物的傳播下,很多國家都稱作雲吞,英語“wonton”也是源自廣東話。

    還有人說在清朝同治年間,有位湖南人在廣州開了家麵館,主營麵食,因為餛飩這2個字筆畫太多了,就改寫為雲吞。

  • 2 # 生猛歷史

    文|東南海上一尾魚

    在中國,北方人愛吃餃子,南方人愛餛飩。混沌和餃子一樣,都是用麵粉製作成的薄面皮來包餡料,不過餛飩的外形更為變化多端。餛飩有個別名叫雲吞。

    (雲吞)

    (四川辣油抄手。餛飩在南方不同省份有地方性叫法,廣東人叫它雲吞,四川人和重慶人稱它抄手。)

    為什麼叫雲吞呢?最開始取名雲吞,是取“吃雲”的誇張含義。什麼事情要用“吃雲”這樣的詞彙來壯膽呢?原來這和廣東人,以及古代的科舉制度有關。乍看之下,是不是這幾者好像“八竿子打不著”呢?

    科舉在宋代以來,成為平民百姓進入仕途、改變命運和實現儒家治國平天下理想的重要途徑。宋代的科舉三年舉行一次,分三個階段——州試、中央禮部舉行的省試和皇帝主考的殿試。

    (中國科舉博物館位於南京,其前身是江南貢院,古代有很多考生在這裡參加「省試」。)

    (中國科舉博物館裡的展覽,古代科舉曾影響北韓、越南等國。)

    要想透過第一關的州試,本身就很難。考試內容都和儒家經典有關,需要背誦很多東西。有志於科舉考試的小孩,可能從幾歲開始,就要逐步學習多達四十三萬字的儒家經典。

    除此之外,還要學習和記憶超過經文字數兩倍以上的各類註釋和歷史書等等。這個過程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和勤奮,不少人資質普通,又沒辦法常年用功。所以很多人在第一階段的考試中就被淘汰了。落榜後,要再等三年才能重考。你想,人生盛年時期有多少個三年。很多人從少年考到知天命之年才透過第一關的考試,準備第二、第三關的“升級打怪”。

    如果順利熬到第二關,去京城參加中央禮部的考試,考生需要在考場呆三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考試。考生需要自帶糧食和寢具進考場,在這三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裡,考生的吃和睡都在考場裡。這是一次考試強度很大的考試。若是“升級打怪”到可以參加皇帝主考的殿試,那個氣氛就更讓人緊張了。

    因為科舉考試的這種備考、應考的壓力和強度,當時習慣吃餛飩的廣東人將這樣食品寫成“雲吞”,取“吃雲”之意,寄意考生在考試時不要緊張,有能量和氣魄參加考試。

    廣東人稱餛飩為雲吞,近代洋人翻譯餛飩一詞時,取粵語發音“雲吞”,翻譯為wonton。

    主要參考文獻:

    (日)宮崎正勝,《你不可不知的日本飲食史》,新北:遠足文化,2012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出生十五天的寶寶不睡覺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