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均2018
-
2 # 廣東行吟詩者
我家在廣東茂名,沒有過年見長輩磕頭的習俗,都是送點營養保健品和給錢。
其實過年走親戚的氛圍某種程度上,跟同學聚會有點相似的地方,像進了一場攀比大會,拚的都是顏值和身價。這社會的物質越是豐富了,外顯資本已成為判定身價的重要標準,內在資本就自然被弱化許多。
我記得以前去拜年,長輩們交流最多的是小孩的學習,性格,互相羨慕。回家來都要告誡孩子,要向誰誰誰學習,不要學誰那樣。
那時候大家都還窮,貧富差距老實說還不大,周圍沒有誰富得高不可攀。唯一多的就是孩子了。
慢慢的,家族裡邊隨著財富的增長率不同,分成了兩個階層,有錢的和沒錢的,由於有親情在,遇到困難自然首先要找家裡人幫忙。
越走越遠。
所以,年味不是淡了,好比一個麵包,放久了,自然會隨意自然發酵黴化,也是本來的面目。
與二十年前,我們比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磕頭還是不磕頭,也不需要去推崇任何一方。如果儀式感重要,則更無須推崇。
-
3 # 天地人膽
過年給長輩磕頭,這是過年春間期間農村、城市廣泛流行的習俗,也古代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
我們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這個地方、還有武陵山區,初一天剛亮,全家就換新衣服,互相拜年,子女要給長輩拜年,拜年時一定要給長輩磕頭,這是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禮節,磕頭後,晚輩給長輩拜年送禮,多是酒、煙、糕點等之類的禮物。長輩給晚輩的回禮足"壓歲錢"。
更有意思的是,新女媳給丈人家拜年送的"年節",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正式定親時第一個年節禮品,要多而豐厚,每年禮品都要成雙;二是結婚後的頭一個年節,要全面,即包括叔、伯丈人等均要送年禮,且禮品的份量和厚薄要一致;三是以後的年節的禮物就可以減少點也行。
-
4 # 雲131575958
以前的不知道,現在是沒有這種禮儀規矩,簡化成四言八句,說一些祝福長輩的話,老人開開心心地會把壓歲錢給末成年的小輩。
-
5 # 釋慧智工作室23
記得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媽媽會給我們七個孩子每人準備一套新衣服,一雙新棉鞋,厚厚的那種,新疆的冬天冷啊,穿上綿綿的厚厚的棉鞋別提多暖和。還有各種各樣過年才能吃到的好吃的。還有重要的一項就是磕頭拜年啦。
年初一的早晨,早早的起床吃了新年餃子,換上媽媽給準備的新衣新鞋,開始給父母磕頭拜年啦,爸媽坐好,孩子們一個一個的給爸媽磕頭,記得那時候爸爸還開玩笑的說磕不響的不給壓歲錢。那可是實打實的磕頭呀,磕的小腦袋都懵懵的,接過壓歲錢別提多開心了,想想一會就可以去商店買鞭炮,買小零食,那個開心呀。
漸漸我們都長大了,磕頭拜年的習俗也不知道哪一年就斷了,別說,真的好懷念那時的春節,哪怕多磕幾個頭呢,至少還能看到父母開心的笑臉,現在只能在回憶裡……
回覆列表
我現在人在南韓定居,過年磕頭是必須的。南韓春節叫“舊正”。中國除夕吃餃子,放鞭炮。在南韓,除夕晚上不吃餃子,也不放鞭炮。初一早晨很隆重,全家老少在尊長或者長兄帶領下,先祭拜過世的祖先,然後拜活著的尊長,都要認真地磕頭。尊長都要給磕頭的晚輩磕頭錢,然後,再一起吃年飯,喝片兒湯,歡慶新的一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