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三國的曹操、劉備等牛人,他們的老師都是超級牛 人 。
比如說曹操。少年時放蕩不羈,又不愛好讀書的曹操,當地幾乎沒有什麼人看好他。然而,有一個人卻是個例外——梁國的橋玄。
橋玄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漢桓帝和漢靈帝時期的名臣,官至太尉。這樣一位牛,卻主動把曹操招為弟子,並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在橋玄的教誨和支援下,曹操“知恥而後勇”,變得異常勤奮努力起來。正是從橋玄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和為人處世之道,同時,曹操還結合自己的愛好,研究兵法韜略,這也為曹操日後的發跡和稱霸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曹操的死對手劉備原本是一介草根,他從小喪父,靠母親織蓆販履為生,劉備滿15歲時外出行學,在公孫瓚的引薦下,他拜盧植為師。
盧植當然也是一位牛人——東漢末年經學家和將領。他雖是一個大儒,卻能文能武,官至中郎將。曹操對他的評價是:“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劉備從盧植身上學到了很多本領,特別是盧植剛毅的作風深深地影響著他。後來劉備從一窮二白逆襲成一方霸主,正是靠著這種韌勁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下面,我們來重點看三國最大的贏家——司馬懿的師承情況。
司馬懿的超級才幹離不開他的師傅的教誨——胡昭。胡昭也屬於三國裡最神秘的一位隱士,他的字和諸葛亮一樣都叫孔明,純屬巧合,但也確實有緣。
胡昭因為才華出眾,很早的時候就聲名在外,因此,諸侯爭霸還沒有開始,就有很多“野心家”來拉其入夥。甚至連曹操也曾經想把胡昭拉到自己的麾下。
但胡昭的做法卻出人意料,都拒絕了。相傳曹操為了得到胡昭,還把他從深山老林中捆了過來,但胡昭就是不從。最後曹操不想落個殺害賢能之士的罵名,又只好把他放了回去。
回鄉之後的胡昭不再歸隱,而是在“陸渾山”大張旗鼓地開了一個學館,結果很多人都慕名前來學習。
其中就有司馬懿。司馬懿當時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才子了,但在胡昭面前卻顯得很低調,因此很得胡昭器重,他把自己的一身本事和知識都傳給了司馬懿。
而司馬懿也不負期望,常備竹簡細心記錄師父所授兵書、陣法、以及治國之道。當然,他從胡昭身上學到了最厲害的一招不是兵法,不是謀略,而是做人之道——隱忍。
我們都知道,被後人幾乎神化為“妖人”的諸葛亮,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沒能完成復興漢室的願望,含恨而終。雖然其中有很多客觀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有一隻攔路虎的阻攔——司馬懿。
兩個人的交手也令後人神往,諸葛亮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逼迫司馬懿出戰,但是司馬懿卻始終都不動搖,即便是諸葛亮送來了女裝,他也大大方方的穿上示人。結果諸葛亮沒氣到司馬懿,卻把自己氣壞了。
這其中可見司馬懿的隱忍有多深,韜略有多深。
出門的司馬懿正是用“隱忍”二字,以不變應萬變,逐漸成為了曹魏的重臣,逐步壯大司馬家族的勢力。最後甚至在曹操、曹丕父子相繼死後,等時機成熟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為其子孫建立晉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司馬懿不但運用“守字訣”成功熬死了諸葛亮,還運用“守字訣”奪取了曹氏江山。
司馬懿一直對師傅胡昭敬重有加,這個從他給兩個兒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來,大兒子叫司馬師,小兒子叫司馬昭,把師傅胡昭的名字暗藏其中,這可以說是對老師最大的敬重。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三國的曹操、劉備等牛人,他們的老師都是超級牛 人 。
比如說曹操。少年時放蕩不羈,又不愛好讀書的曹操,當地幾乎沒有什麼人看好他。然而,有一個人卻是個例外——梁國的橋玄。
橋玄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漢桓帝和漢靈帝時期的名臣,官至太尉。這樣一位牛,卻主動把曹操招為弟子,並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在橋玄的教誨和支援下,曹操“知恥而後勇”,變得異常勤奮努力起來。正是從橋玄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和為人處世之道,同時,曹操還結合自己的愛好,研究兵法韜略,這也為曹操日後的發跡和稱霸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曹操的死對手劉備原本是一介草根,他從小喪父,靠母親織蓆販履為生,劉備滿15歲時外出行學,在公孫瓚的引薦下,他拜盧植為師。
盧植當然也是一位牛人——東漢末年經學家和將領。他雖是一個大儒,卻能文能武,官至中郎將。曹操對他的評價是:“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劉備從盧植身上學到了很多本領,特別是盧植剛毅的作風深深地影響著他。後來劉備從一窮二白逆襲成一方霸主,正是靠著這種韌勁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下面,我們來重點看三國最大的贏家——司馬懿的師承情況。
司馬懿的超級才幹離不開他的師傅的教誨——胡昭。胡昭也屬於三國裡最神秘的一位隱士,他的字和諸葛亮一樣都叫孔明,純屬巧合,但也確實有緣。
胡昭因為才華出眾,很早的時候就聲名在外,因此,諸侯爭霸還沒有開始,就有很多“野心家”來拉其入夥。甚至連曹操也曾經想把胡昭拉到自己的麾下。
但胡昭的做法卻出人意料,都拒絕了。相傳曹操為了得到胡昭,還把他從深山老林中捆了過來,但胡昭就是不從。最後曹操不想落個殺害賢能之士的罵名,又只好把他放了回去。
回鄉之後的胡昭不再歸隱,而是在“陸渾山”大張旗鼓地開了一個學館,結果很多人都慕名前來學習。
其中就有司馬懿。司馬懿當時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才子了,但在胡昭面前卻顯得很低調,因此很得胡昭器重,他把自己的一身本事和知識都傳給了司馬懿。
而司馬懿也不負期望,常備竹簡細心記錄師父所授兵書、陣法、以及治國之道。當然,他從胡昭身上學到了最厲害的一招不是兵法,不是謀略,而是做人之道——隱忍。
我們都知道,被後人幾乎神化為“妖人”的諸葛亮,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沒能完成復興漢室的願望,含恨而終。雖然其中有很多客觀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有一隻攔路虎的阻攔——司馬懿。
兩個人的交手也令後人神往,諸葛亮用盡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逼迫司馬懿出戰,但是司馬懿卻始終都不動搖,即便是諸葛亮送來了女裝,他也大大方方的穿上示人。結果諸葛亮沒氣到司馬懿,卻把自己氣壞了。
這其中可見司馬懿的隱忍有多深,韜略有多深。
出門的司馬懿正是用“隱忍”二字,以不變應萬變,逐漸成為了曹魏的重臣,逐步壯大司馬家族的勢力。最後甚至在曹操、曹丕父子相繼死後,等時機成熟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為其子孫建立晉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司馬懿不但運用“守字訣”成功熬死了諸葛亮,還運用“守字訣”奪取了曹氏江山。
司馬懿一直對師傅胡昭敬重有加,這個從他給兩個兒子的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來,大兒子叫司馬師,小兒子叫司馬昭,把師傅胡昭的名字暗藏其中,這可以說是對老師最大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