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噸書畫
-
2 # 中州耕牛堂主
書法創作(寫書法),可以用繁體字,也可以用簡體字,這個沒有硬性規定。但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書法創作時要麼全部用繁體字,要麼全部用簡體字,不可繁體字和簡體字混用。
在晉人王羲之和唐人顏真卿的書法作品中,就經常出現有繁體字和“簡體字”混用現象。比如,漢代人就把“扵”和“於”寫成“於”,這個在漢《曹全碑》中表現最多。當然,這些都是古人用過的,在書法創作的,書法創作者完全可以做為“繁體字”用於書法作品中。
簡體字是漢字改革之後出現的,其目的就是把繁體字予以簡化,以達到書寫便利和快捷。在漢字簡化時,對古人簡化過的字,予以保留,並做為簡化字使用;對於繁體字,該簡化的都予以簡化,但在《現代漢語詞典》和各種字典中都有保留,並對其出處作有說明。
上圖是王羲之行書《蘭亭序》區域性,圖中第一個字“於”字,就是簡體字,因為這個“於”字曾在漢《曹全碑》中多次出現,所以王羲之就沿用了漢代人的寫法用於《蘭亭序》的創作之中。
書法既是文化又是藝術。近年來,不少書法家又把書法創作說成是“娛樂”了,還說書法創作是“先娛己再娛人”。從藝術和娛樂層面上說,書法人寫書法時喜歡用繁體字而不習慣用簡體字,也是可以理解的。
還有就是,書法家在書法創作時喜歡和習慣使用繁體字,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
3 # 狂喜淡墨a
為何書法使用繁體字,而簡化字不好用嗎?
不是不好用,而是書法淵源就是從繁體字演變而來,從篆隸字型演變過程,形成的楷書就形成了,漢字具有象形的狀貌。繁體字帶有物外之趣,趨於象形的特徵。
古人筆墨形式就是用的繁體字,因而學習古體,就免不了使用繁體字。且有一定的古意,自從隸書變成楷書後,古意已經少了好多。
假若是直接去掉繁體字,那麼很多的古法度存在繁體字中的部分筆畫,就沒有了,或是從繁體字演變的草書符號也就失去很多,現在的簡化字實際就是古代的草書符號,因此簡化字的認知度,對於草書書寫簡易化,提供了書寫的識讀性。容易識讀。但是僅僅實用簡化字,而不知簡化字的淵源及演變規程,就不會真正學到漢字型態的蒹葭構成。
由此可見繁體字的使用僅僅書法藝術而體現,屬於藝術範圍,切磋和欣賞。現在應該提倡簡化字的運用,在平常實用上,還是規範簡化字。因為簡化字非常簡約而又書寫方便,識讀性強。尤是對於年輕人,特比容易識讀。
總之繁體字的存在,還有一定的時間,慢慢於簡化字的普及書法景觀中。
回覆列表
1.學習書法需要繼承傳統,從古代經典作品中汲取營養,而古代的寫法就是所謂“繁體字”。簡化字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五十年代開始在內地使用的,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因此我們學習古人的書法當然是寫繁體字更順手些。
2.繁體字創作出書法作品在藝術性上更具有優勢,有更加強烈的對比,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很多字形也比簡化字好看。而簡化字在節奏上變化就削弱了很多。很多簡化字是用草書硬變成楷書的,字形並不美觀。
3.繁體字代表了很多漢字的起源,用不同的字表達不同的意思,不容易混淆。簡化字為了書寫方便就用一個字表達很多不同的意思,這樣一來造成了很多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現象。比如古代天上的雲是繁體字“雲”,有雨字頭。而古人云的雲沒有雨字頭。今天這兩個不同意思的字都用一個“雲”來代替。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學習繁體字可以知道更多漢字本來的面貌和意思。
4.當今社會,不可能恢復繁體字,也不能都不認識繁體字,除了內地,其它使用漢字的地方都沿用了繁體字,所以“識繁寫簡”應該是發展的趨勢,希望除了學習書法的人以外,有更多的華人可以認識更多的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