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譜寫歷史長歌

    魏國武卒VS趙國騎兵戰國風雲

    魏國武卒

    魏武卒裝備精良,都以重灌步兵為主。

    《荀子·議兵篇》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意思是說士兵披上三層重甲和鐵盔,能開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隻弩矢,拿著長戈或鐵戟,腰帶利劍,攜帶3天的作戰糧草,一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

    吳起建立了魏武卒制度,每個魏國武卒都當現代的特種部隊一樣訓練,進行單兵技藝訓練、陣法訓練等,只有優秀強悍都士兵才能選拔為魏武卒,並且在那個奴隸制社會,魏武卒能直接分到百畝土地,自動解除了與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國家免除武卒全戶的徭役和田宅稅,另外打勝仗還能獲得更高的爵位。

    魏武卒以國家國力支撐,培養和維護成本高,吳起率領魏武卒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經典戰役是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武卒,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趙國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改革趙國軍隊,學習少數民族“胡服騎射。

    ”胡服是指西北戎狄短袖一樣的輕便服裝,同中原漢族人的寬衣長袖大不相同。“騎射”指的是學習遊牧民族的“馬射,”就是騎在馬上射箭。

    自此趙國由車兵為主改為以騎兵為主。笨重的車兵不適合當時趙國作戰形勢。趙國被周圍齊,秦,中山,林胡等打的連戰連敗,以騎兵對抗騎兵,才能增強趙國軍事力量,徹底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消滅了一直騷擾趙國的中山國,北伐匈奴和林胡,最後趙武靈王竟然打起了對秦國的戰略反攻,親自偽裝在使者隊伍考察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的可能性。

    魏國武卒和趙國騎兵的對戰,實質上就是重灌步兵和輕裝步兵的對戰。再加上魏武卒是各方面加強版的特種重步兵部隊,正面對砍不玩陰的,普通的輕裝騎兵肯定打不過。魏國武卒和趙國騎兵肯定有過對戰,公元前354年,趙魏之戰,魏武卒在龐涓的帶領下一舉已攻破趙國首都邯鄲,又不是齊國增援趙國可能就完蛋了,很明顯趙國騎兵被魏武卒壓著打,當然當時魏國國力比趙國強,龐涓也是當世名將。打仗不是拼兵種,難道大家玩春秋義戰,正面對砍?戰爭拼的更重要的是戰略戰術,之後齊魏馬陵之戰,齊國孫臏在馬陵設伏,龐涓身死,魏國武卒幾乎全軍覆沒。

  • 2 # 漩渦鳴人yy

    準確來講不分勝負吧,如果真的要比的話,可能趙國的胡服騎射的部隊更加吃虧一點。

    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錯覺,就是認為騎兵部隊使用的弓箭比步兵部隊更加強一點兒,但事實上這種錯覺完全就是錯覺,為什麼的騎兵由於受限於他施展的空間,再加上騎兵部隊需要分出精力去控制馬匹和自己的平衡,所以騎兵部隊一般使用的弓箭相較於步兵部隊來講要弱一點。

    但是弱並不代表這些弓箭的射程,就會比這些步兵使用的弓箭要小,騎兵一旦衝擊起來的話,是帶有自己的衝擊力的衝擊力,也可以賦予到箭支上面,這樣的話弓箭也擁有著不小的初速度,射程方面可以跟步兵不相上下,但是對我就是要說到,但是如果遇上魏武卒這個東西還是要吃遍,因為魏武卒所使用的弓箭可能遠遠要比胡服騎射所使用的弓箭要強。

    魏無族所使用的那一套訓練方法近乎於現代的特種兵的訓練方法,無論是攜帶的武器,鎧甲,弓箭都是魏國最好,最強,最重的。強大的弓箭也是魏武卒,在後來歷次戰爭之中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

    如果這支軍隊在平原之上遇到了胡服騎射的騎兵,雖然胡服騎射的部隊擁有戰馬這樣的高機動性的載具,但是呢,面對魏無足的甲冑,還有他們手中的弓箭,也確實沒有辦法。

    如果胡服騎射的部隊對魏武卒發動衝鋒的話,那魏武卒是最希望發生這種情況得等到騎兵部隊衝到魏武卒的面前,魏武卒已經發射過幾輪弓箭,並且準備好陣形迎戰胡服騎射衝殺過來的騎兵,那接下來失去了速度,並且正面撞上魏武卒方陣的胡夫,其他的騎兵將會成為別人的羔羊。

    胡服騎射的軍隊雖然脫胎自遊牧民族,可事實上並沒有進步太大,而趙武靈王的這一個手段更多的是體現在政治意義上,將胡人和漢人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混編部隊。

    所以說,如果你讓胡夫騎射的部隊和魏武卒相與的話,最好的結果是魏武卒的不對,永遠追不上胡夫,騎車的不對,雙方之間保持一個距離,但互相之間都奈何不了誰,如果你硬是要規定一個時間的話,讓胡服騎射的部隊對魏武卒發動衝鋒,那簡直就是找死。

    簡單來講,魏武卒這種情況也只有當時的齊國的孫臏才找到一個特殊的方法,將這支軍隊給覆滅掉,否則這對於其他國家來講,他簡直就是一個bug,這支軍隊一旦出來,你簡直就玩兒不下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風風光ix5怎麼樣?能否取代東風風光580成為風光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