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onica羽夢
-
2 # 楊欽兆X
秦國之所以去統一其他國家,是因為當時是戰國時期,和平是不可能的,只夠打敗所有人,才能真正和平。
而且秦國早期是非常弱小的,被嘲諷為鄉下諸侯。國君也不給力,經常出現老國君死後兒子們搶奪權力的殘酷鬥爭。大傷國力。偏偏還被魏國搶了一大片地盤,於是秦魏的樑子就算是結下了,這也是後來秦孝公立志變法圖強的一個原因。
戰國初期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河西之地,設立西河郡(見河西之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走入下坡。這形勢一直到商鞅變法才開始改變。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商鞅開始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為:第一,“令民為什伍”,實行連坐法;第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第三獎勵軍功,按功受爵,貴族無軍功不再受爵;第四,“燔詩書而明法令” 秦國軍隊自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軍功政策後愈戰愈勇。武器裝備不斷改進。軍隊數量多時達到“帶甲之士百萬”,出現了尉繚、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軍事家和將領。前350年商鞅又進行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有:統一秦國的度量衡;廢分封,行縣制;“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步強盛起來,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但是商鞅實行的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的秦朝有消極影響。商鞅變法遭到了舊貴族的強烈反對。秦孝公死後,商鞅被施以車裂之刑。但商鞅變法的措施在秦國繼續下去,他主張的法家思想,也成為秦國佔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變法之後秦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不僅收復了被魏國搶去的河西故土,更是痛扁了魏國一頓。一場場戰爭下來,秦國驚喜的發現自己的戰鬥力竟然變得這麼強了,索性遠交近攻統一天下算了。
公元前3世紀以後,東方各國衰落下去,秦國徹底無敵於天下。秦昭襄王時,其母宣太后與義渠通婚,使詐殺義渠戎王於甘泉,將義渠併入秦國 公元前279年的郢之戰和前278年的鄢之戰,白起統帥的秦軍攻佔當時政治核心在南陽和丹陽一帶的楚國,攻陷楚國首都,所得領土改置南陽郡、南郡、臨江郡(江夏郡)、黔中郡,楚遷都壽郢;至此南方大國楚國因為喪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
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長平之戰重創趙國,秦國坑殺趙國降卒四十餘萬,這是戰國時期兼併戰爭中規模最大、殺傷最多的一次戰役,秦國威震天下。公元前256年秦國滅西周國,周王朝統治的最後象徵被消滅。
前247年嬴政登基,開始征服六國。從前230年秦滅南韓起,到前221年秦滅齊國,統一中國。中國歷史結束諸侯封建時代,進入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時代。所以呢,秦國之所以最後統一六國,是機遇與自身實力聯合的結果。秦國一開始只想收復河西之地就行了。結果驚喜的發現了自己實力變得這麼強而對手又這麼菜,於是才有了秦始皇最後一統天下的結局。
-
3 # 歷史春秋網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六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最後由秦來統一,卻是歷史的偶然。
秦最後能夠統一六國,主要是各方面實力強大,自然就有了擴張的慾望。秦始皇嬴政之前的幾代秦王為其積累了巨大的經濟財富和軍事實力,從而使得由嬴政來統一變得理所當然:
經濟:秦孝公即位後,招募賢能,商鞅進入秦國後,提出了“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井田歸帝王所有,帝王將井田分配給奴隸主,由奴隸主驅使奴隸耕種井田,並向帝王繳納供賦。商鞅已經認識到這種奴隸社會的土地制度已經不能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求,因此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獎勵開荒,從而實現了土地的私有制。從而促進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軍事:秦獎勵軍功,有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分別為: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大良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而且秦國名將輩出:白起,王翦,司馬錯,蒙恬,王齕,蒙驁等。也都為秦國立下過赫赫戰功。如此精細的分級爵祿制度和名將陣營,鼓舞得軍人在戰場奮勇殺敵,整體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其他原因:秦國地處西北,匈奴在陰山附近放牧牛羊,劫掠秦國百姓,逼迫得秦不得不向東方和南方遷移擴張。
-
4 # 展翅飛翔246255998
第一,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強盛,不斷髮展,經過幾代國君的努力,秦國具有了一統天下的勢力。
第二,東方六國的混戰,以及秦國崛起後對三晉和楚國的不斷打擊,削弱了東方六國的實力,到戰國後期,再也無力阻擋秦國的統一。
第三,天下統一符合各族人民的願望,是中華文化大一統的需要,如果沒有秦國也會有其它的國家來完成統一的,統一,是大勢所趨。
回覆列表
1.春秋戰國戰亂幾百年,各國紛爭不斷,給百姓生活帶來困擾,統一是民眾期望,是歷史必然
2.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逐漸強於其他國家,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
3.為了瓦解六國對秦國的聯盟,秦國採取遠交近攻和連橫的策略,從而使得六國自相傾軋,逐漸衰落,無力抵抗秦國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