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洞悉歷史

    應該是從漢元帝時期。其師傅蕭望之改革失敗並被逼死開始。

    史書記載,漢元帝多才多藝,善史書,通音律,為人柔懦,沒有霸氣,這像不像來到了南宋,只適合搞藝術,卻不適合當皇帝。

    漢元帝劉奭,漢宣帝劉詢的長子,母親是恭哀皇后許平君。漢元帝性格猶柔寡斷,不明事理,有一次,他看著宣帝重用法家人物,刑罰懲治下屬,很不以為然,並委婉地說,使用刑罰略有點過分了,應該多多重用儒生。漢宣帝頓時變了臉色,厲聲說道,漢朝本來就是實行王道,怎能像周代那樣只使用德政呢?更何況那些儒生不能洞察變化,不明事理,怎能用他們以治理國家呢?說完了這番話,漢宣帝又長嘆一聲道,亂我家者,太子也。

    漢宣帝看出了漢元帝的弊病,但對已故許皇后的感恩,最終沒有更換太子,最終太子劉奭繼位,漢宣帝起初留給了漢元帝一個強盛的王朝。並已為元帝安排三位大臣輔政,但由於對儒臣特別信任,特別重視,儒士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致使被冷落的史高心理失衡,致使史高與宦官裡外呼應,反對蕭望之的改革主張。

    蕭望之看出了外戚放縱、宦官專權弊病,提出予以糾正,但元帝由於性情柔弱,缺乏主見,不敢做出決定,這卻招致宦官中書令弘恭、僕射石顯等人嫉恨,於是他們與外戚聯手,逼死了蕭望之。但元帝卻沒有懲治奸臣,只是口頭責問弘恭、石顯等人,事後對他們依舊寵信。這看出了漢元帝政治上的無能,從蕭望之死,大漢的命運就已經滑向了深淵。

    此後元帝特別寵信宦官,認為宦官作為特殊群體,不可能會結黨營私。此後石顯得到了更大信任,元帝將朝政全部委託他處理,大小事情都由他裁決,於是石顯權高位重,大臣無不畏懼他。他不僅與宮廷太監結為內黨,而且勾結外戚,內外呼應,胡作非為。弄得朝廷烏煙瘴氣,豪強地主卻趁機逐漸做大,中央集權逐漸衰弱。

    至此強大的大漢王朝便走向了衰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上刷牙時牙齦出血是什麼原因?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