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rcraftone
-
2 # 沉140769451
希特勒德國永遠也無法準備充分。德國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資源缺乏。
德國本身只盛產品質不太好的褐煤,其他戰爭所需物資和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物資多需要進口;
同時,資本主義世界正處於世界經濟危機時期,世界各主要經濟大國都在設定貿易壁壘,保護本中國產品,排斥外中國產品,德國無法通過出賣更多產品,換回戰爭所需的大量資源;
希特勒的備戰經濟政策,並沒有真正幫助德國擺脫經濟危機,而僅僅是暫時掩蓋了德國的經濟危機,他透過沒收德國猶太人的財產、剝奪德國猶太人的工作機會、擴張軍隊和大量增加軍工生產,暫時解決了大批德華人的就業問題,但軍備不能當飯吃,軍隊不生產,如果不打仗,白養著,就是巨大的消耗,從德國猶太人身上掠奪的資源也是有限的,總會消耗完,等到那時,希特勒也用不著發動什麼戰爭了,德國經濟將徹底崩潰,德華人民會首先看穿他的技倆,讓他滾蛋;
希特勒的種族主義政策,使德國喪失了大量人才,既有猶太人,也有反對這一政策,有良知的、早把希特勒看穿的非猶太人。
最後,給德國更多時間準備,也等於給敵人更多時間準備,進攻成功的機會,不是更多,而是更少。
資源的不可持續,是迫使希特勒急於發動戰爭的主因,他沒有時間再等下去了。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根據多方面資料分析。元首希特勒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也不是過於匆忙的行動。
德國最後雖然是以失敗而告終。但那些不能說明元首希特勒沒有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也不屬於匆忙的行動。理由是元首在戰略具體戰術上出現了問題。
1.戰略上:元首不應該把戰線拉的過長,這樣做會導致兵力分散,有脫節點。造成補給站跟不上(有被同盟軍分割吃掉的可能)。
2.元首的閃電戰只能維持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弱小的和軍事實力不強的國家非常有效)。
3.元首希特勒對蘇聯發起的戰爭。沒有聽取各個集團軍元帥們的建議。在具體戰術上總是官僚主義作風。造成了下級軍官有建議,卻不敢提出來。例如:保盧斯元帥的10萬德國,已經被保盧斯發現了有可能被蘇聯軍隊包圍的可能,保盧斯請求元首允許它突圍。可是元首沒有同意。在保盧斯彈盡糧絕的時候,保盧斯不得不做出向蘇聯軍隊投降的決定。而且德國的幾個坦克師只是使勁兒的往前衝,可是沒有足夠的步兵,坦克沒有步兵協調作戰,猶如往火坑裡跳。蘇聯的輕型坦克,大炮和很多的反坦克手足夠把德國的虎式坦克拼光了。
坦率的說,假如駐紮在北非的隆美爾集團軍及時的趕到蘇聯戰場上去(當然,那是不可能的)。那麼勝利方,應該是德國軍隊。元首對蘇聯戰場上只動用了150萬德國黨衛軍。150萬德軍殺了蘇聯47000萬人。已經是創造了奇蹟了(這裡還不包括屠殺的600萬波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