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都市風彩1

    看看當時他們已經是冷的不一般了這就是很明顯的高反我當時去也是這情況就是沒敢停頭疼到看人都是反的哎不能睡下一,睡下里完了

  • 2 # 關中涇渭分明

    跑高原跟平原一個天上一個地上,跑高原前必須把功課做夠(高原氣候,遇險自救及必備品),不可衝動,以為年輕身體好而大意

  • 3 # 熱門旅遊目的地攻略

    2018年12月27日上午10點,貨車司機倪萬輝夫婦在青藏線格爾木跑車途中,因高原缺氧,兩人永遠失去了呼吸。

    去西藏,應該怎麼預防高原反應呢?

    眾所周知,西藏地處高原,優美的高原風光聞名於全世界,以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都忍不住簽署“西藏旅行對等法”。

    傳統的兩條進藏線路中,一是318國道川藏線,二是109國道青藏線,因為要一去一回,很多人在進出西藏時都會選擇“川進青出”。也就是說,從川藏線進西藏,然後從青藏線出來。

    川進青出線路示意圖

    一、為什麼傳統路線要“川進青出”,而不叫“青進川出”呢?

    1、川藏線平均海拔4000米,儘管會翻越1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還有2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但海拔變化循序漸進,使得人體有一個適應過程,不容易高原反應。

    2、更為重要的是,川藏線沿途旅遊接待設施較為健全,有成熟的旅遊線路,供人休息的地方基本都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即使發生高原反應,也有適宜人休息的地方。

    川藏線海拔示意圖

    3、反觀青藏線,其平均海拔4500米,一路高海拔地區,不僅沒有什麼海拔變化,並且供人休息的地方都幾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沒有給人一個適應高原反應的過程。

    4、青藏線是一條需要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的國道,和川藏線不同,自駕青藏線並非邊走邊玩,因為一路大都是無人區,通常都是長途跋涉,更為疲憊、勞累。

    考慮到第一次走青藏線,身體較難適應,大家在去西藏時,大都會選擇“川進青出”線路。

    二、西藏旅遊,預防高原反應,究竟有什麼必要措施?

    1、如上文所言,選擇“川進青出”線路,先走川藏線,待身體適應高原環境後,再走青藏線。

    2、提前半個月服用紅景天,可增強人對高原反應的適應能力。

    3、保持健康的身體去西藏,心、腦、呼吸病患者請諮詢醫師後前往。

    4、提前準備好葡萄糖粉、高原安、氧氣瓶等物品,以備高原反應時所用。

    5、到了高原,不要做劇烈運動;前幾晚不要洗澡;保持平和積極的心態。

    在海拔4000米的川藏線上,空氣中的含氧量約為13%,而成都是20%左右。也就是說,4000米海拔的高原地區氧氣含量僅有成都的60%左右,大多數人到了高原地區,都會因為缺氧而產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筆者亦然,在第一天從成都經過折多山(海拔4200米)時,產生了明顯的高原反應。呼吸急促、心悸、頭暈、想嘔吐,但經過2天的適應,到達稻城亞丁景區時,便沒有什麼了高原反應的臨床表現。

    三、不要輕易用氧氣瓶

    高原反應因人而異,沒有特定人群,但都有一個1~3天的適應期。一開始出現高原很正常,儘量不要輕易拿出氧氣瓶來吸氧,因為這會讓身體對氧氣產生依賴性,不利於後面的正常行程。

    自駕川藏線到西藏,儘量讓身體的本能適應能力去克服高原環境,如果三天之後,還有嚴重的高原反應情況,不建議繼續西藏旅遊行程。

    倪萬輝的老家在河北邢臺倪莊村,10天前,夫妻倆剛給11歲的兒子過生日。除了大兒子之外,他們還有一個不到2歲的兒子。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一名火鍋店的領班,客人在鍋裡吃到蒼蠅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