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明月話歷史

    公元263年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綿竹抵禦鄧艾,交戰前諸葛瞻拒絕了鄧艾的誘降,斬殺了使者,與鄧艾背水一戰,結果最後卻兵敗身死。論對蜀漢的忠誠度來說,諸葛瞻並不比他的父親遜色,為蜀漢流盡了最後一滴血,與長子一起為國捐軀。但諸葛瞻交戰前曾說道自己有三罪:內不能除黃皓這是其一;外不能制姜維這是其二;進軍不能守國土這是其三。

    “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最多隻能算是隱患,那麼諸葛瞻在守衛綿竹迎擊鄧艾的時犯得錯誤可以說是致命的,不僅他自己兵敗身死,蜀國也因此而覆亡了。

    鄧艾在奇襲陰平後,諸葛瞻率領長子諸葛尚、尚書張遵(張飛的孫子)、尚書郎黃崇(黃權的兒子)等去迎擊鄧艾,到了涪縣就停止進軍。崇勸他佔據險要的地勢,不要放鄧艾進入成都平原,諸葛瞻卻不為所動錯失戰機,黃崇因此失聲痛哭。

    最後長驅直入的鄧艾打敗了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退守綿竹,最後綿竹失守,父子二人殉國。

    諸葛瞻放著險要的地形不守,放棄了地利優勢選擇和鄧艾進行平原決戰可謂是失策,這個錯誤犯的太不應該了。鄧艾孤軍深入,又是從陰平小道偷入,如果諸葛瞻堅守險地,以逸待勞,和鄧艾進行消耗戰,挫傷鄧艾軍的銳氣,最後等到魏軍疲憊不堪的時候發起攻擊,鄧艾肯定有來無回。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無法代替當時的諸葛瞻做出正確的決定,雖然諸葛瞻對蜀漢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他作為諸葛亮的兒子拒絕了鄧艾的高官厚祿(封琅琊王)選擇了為蜀漢流盡最後一滴血。這樣的忠誠無論過多久,依舊都會被人稱讚,他的過失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引以為戒。

  • 2 # 季我努學社

    諸葛瞻

    諸葛瞻,字思遠,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次子。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病逝於北伐途中。諸葛亮去世後,諸葛瞻繼承了諸葛亮武鄉侯的爵位。作為蜀漢二號人物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在蜀漢的地位自然超然於一般人。他十七歲時就娶了公主為妻,並且官拜騎都尉。後來又逐漸升任尚書僕射、行都護衛將軍,主持朝政。諸葛瞻雖然是諸葛亮的兒子,但是他的能力遠遜於他的父親,面對宦官黃皓擅權,他竟無動於衷,託病不出。另外他雖然知道應該停止北伐,修養生息,但是卻沒有阻擋當時一心想要繼承諸葛亮北伐事業的大將軍姜維。諸葛亮對他兒子的能力也十分了解,有一次他寫信給諸葛謹說:“瞻今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

    諸葛亮

    景耀六年(263),魏國大將鄧艾偷襲陰平成功,令蜀漢上下震動。蜀漢後主劉禪採取朝臣的建議,任用諸葛瞻為將,領兵對抗鄧艾。不過,諸葛瞻率領張遵、黃崇等人督軍卻遷延不前,黃崇勸說諸葛瞻說,應該迅速進軍,佔領險要地形,阻止鄧艾軍隊進入平原地區。但是,諸葛瞻卻沒有聽從黃崇德正確意見。等到蜀漢的前鋒被打敗後,諸葛瞻退守綿竹關,據險防守,並向東吳求援。鄧艾率領大軍將綿竹關團團圍住,並且派人向諸葛瞻勸降。諸葛瞻大怒,將鄧艾使者斬殺。諸葛瞻在城中久等東吳救兵不來,決定率兵出城決一死戰,最終戰死陣中。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見父親死於軍中,也毅然驅馬殺出,死於陣中。戰後,鄧艾有感於諸葛父子的忠烈,將他們父子合葬,現在綿竹還留有諸葛瞻父子的墓祠。

    鄧艾

    參考文獻:

    1. 常璩撰:《華陽國志》

    2. 陳壽:《三國志》

    3. 崔鴻撰:《十六國春秋》

  • 3 # 擁有自己ccc

    戰術錯誤!這是一次遭遇戰,鄧艾軍無退路,只能背水一戰、拼死急進,遇神殺神,所以對他們來說遭遇戰是在意料中,對諸葛軍則顯得太突然了,驚慌之下兵無必殺之意。在戰術上,蜀軍就應該以守為主,困住這支孤軍,並騷擾襲擊,再從心理上誘降、迫降,用反間計促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網上有的人不能好好說話,總是要人身攻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