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星科技

    小麥田常用的殺菌劑不外乎這幾種,其中任何一種每桶水成本也就1元左右!

    1,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或“苯醚甲環唑”或“氟矽唑”或“氟環唑”或“已唑醇”等【備註:“三唑酮”因為用了幾十年了,抗藥性太大,效果太差,不建議使用】。

    2,廣譜仿生殺菌劑“80%乙蒜素”,同時具有一定植物生長調節作用。

    3,微生物殺菌劑“25%井岡黴素”或“10%多抗黴素”。

    4,較為新型一些的“25%吡唑醚菌酯”【每袋10毫升的成本約2元錢,但主要是保護 作用,內吸作用效果差。一般用在蔬菜上或花生上】。

    5,古老的殺菌劑“多菌靈”:年代太久遠了,抗藥性太大,效果太差,一般不再用。

    如此,上面前三項3種混合,每桶水的成本也就3元左右嘛!又省錢,又高效!

    請你比對一下,你家小麥打的是什麼藥?別人家打的什麼藥?第二個問題:你家選擇的是什麼品種,和別人家打藥少的是一樣的品種嗎?

    如果不是同一個品種,那最大的可能性是你的品種綜合抗性的問題,或者是你的施肥不合理問題【你和別人“打藥少”的施肥一樣嗎?】

    如果是同一個品種,那你想一想:類似“小麥爛根”或者“上茬玉米青枯或黃枯”的情況有嗎?然後再想想,你家的小麥底肥施肥,和他家的小麥底肥使用的一樣嗎?!

    第三,總結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透過以上的逐項對比,你就應該找到原因了,總結經驗教訓,好好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等待明年在全村成為【種田能手】!

  • 2 # 天下三農

    這個問題考慮以下幾點

    一,噴施農藥的時間是關鍵,一定要在發病初期噴藥,錯過時間效果就差。

    二,小麥赤黴病,白粉病,條鏽病病害,一般在孕穗期和齊穗期,是初期防治的關鍵,一週後再噴一次,效果才會良好。

    三,農藥品種的選擇有誤,選擇殺菌劑一定要選擇具有內吸傳導功能的農藥,如粉鏽寧,多氧清,70%甲基託布津和50%多菌靈等。

    四,噴施第二次農藥,間隔期不要超過十天,另外還要變換農藥品種,不要上次和下一次用同一種農藥.,這樣病害很容易產生抗性。

    五,混配農藥時,不要隨意加入洗衣粉和沾著劑,有些農藥能混合,有些農藥混合後會降低防治效果。

    六,噴施藥物最好雨前防治,防治效果非常好,雨後病菌會隨風和雨水傳播,會加重病害的蔓延,一定要及時噴藥防治。

    七,小麥一噴三防,一定要相信農技部門推廣的農藥配方,他們對病害的鑑定是正確無誤的,不要輕信有人一藥包治百病的說法,這樣你不但花了錢,會錯失防治的關鍵時期。

  • 3 # 佰秀農業

    小麥噴了三遍藥,後期還是一片一片死穗,反而打藥少的小麥沒有發生。像你所說的這種情況,是在很多農資店裡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了,就像今年的小麥凍害,發生凍害的農民朋友,拿著乾枯的麥穗質問農資店老闆,說都是在你家買的麥種,為啥人家的沒事,我的就出現了問題?你得給個說法。

    說到小麥凍害,確實是品種的原因,有些小麥品種不耐倒春寒,可能之前種了十年都表現很好,結果今年遇到了倒春寒,種植這個小麥種子的農戶就掉坑裡了,你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呢?

    第二個因素是,小麥發生了地下害蟲危害,如金針蟲咬食根部,你在葉部噴施農藥,對地下害蟲根本起不到效果。

    第三個因素是小麥得了全蝕病,全蝕病是一種頑固的土傳性病害,前期噴施殺菌劑,只能延緩病情的發生時間,到了灌漿期病症就表現出來了。

    第四個原因是小麥得了赤黴病,小麥赤黴病也是可防不可治的,雖然你前期噴了三次藥,但有沒有預防小麥赤黴病的農藥呢?噴的時機對不對呢?否則的話,感染了小麥赤黴病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五個因素,這三遍藥你都是怎麼噴的,噴的是什麼農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蘇聯人掏空國庫也要搞“超級鑽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