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合歡感

    郭德綱現在有新相聲嗎?有正經相聲嗎?(有起承轉合,而不是在臺上自由發揮臭貧的)

    郭德綱的相聲基本功比苗阜強得多,涉及面也廣。但是,苗阜對相聲認真,新段子不斷,而且包袱重複率很小。

    也就是吃老本與不斷更新,繼續鑽研的區別。

    所以我現在更喜歡苗阜。

  • 2 # 邱宣齊室內設計師

    這個我覺得不好比,苗阜不是很熟悉,但是老郭的相聲我還是比較喜歡,老郭1979年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丰學相聲,又師從相聲大師侯耀文。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梨園多年,這些經歷不是苗阜能比的,1995年,創辦北京德雲社,2005年起,郭德綱及其德雲社異軍突起,使公眾重新關注相聲這一藝術門類,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不然誰還記得相聲,除了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有個相聲節目,還有誰會在平常的時候去聽相聲呢。可以相聲的復興,老郭是有很大的幫助。我覺得像苗阜這樣的相聲演員可以說是乘了老郭的東風,所以說苗阜根本和老郭沒有可比性.

  • 3 # 澄源水鄉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毫無意義,我認為不論哪個領域,衡量某人的某件作品好與不好,最好的檢驗者是時間。

    相信用不了多久,某些垃圾當會被歷史的掃帚無情掃除!別看現在熱鬧,那是表象。因為一旦季節到了,嗡嗡作響的蒼蠅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這種例子很多,我都懶得說,噁心!

    而那些積極向上,弘揚傳統文化,傳遞正能量的作品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擁有獨特人格魅力的作者,則會被人們牢記並且廣為傳頌!

    馬三立、侯寶林等人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把相聲——這個在舊社會被人看不起的行當,通過自身的努力,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使得人們喜聞樂見,從而登入大雅之堂!

    相聲,這種文藝形式與其他的文藝栽體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雅俗共賞,寓教於樂。這裡的俗是通俗,不是下流!樂是歡樂,不是無聊!下流的東西不叫作品,叫作賤!美好的溫暖的作品才值得品味!

    萬物生長需要Sunny,人間需要真善美,道理就這麼簡單!

    要知道,歷史是最公正的!是非曲直還是留給後人去評說吧!

  • 4 # 手機使用者金鏰

    苗阜的相聲沒看出什麼功底,這與他跟姜昆學的不務正業有關係。他在自已的專業業務方面下的功夫用的惱子不如他幫姜昆罵郭德綱賣力,本來他的相聲表演並沒有多少絕活精段吸引多少粉絲,他反而自覺其能的高估自己向比他強百倍的郭德綱發起進攻,結果是被全國的郭迷們罵了個狗血噴頭!這個人不正派不老練沒有真玩意兒,這輩子他就這樣了。

  • 5 # 惶恐的剪輯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郭德綱和苗阜的相聲誰好,這是偽命題,觀眾喜歡的就是好相聲吧!

    我們都是俗人,聽得是開心,看的是熱鬧,神仙打架對於我來說就是閒暇時間的一點餐後甜點,他們誰贏誰輸,也只是在新聞上看看,湊個熱鬧勁!

    遇上郭德綱的相聲也會聽聽,看見苗阜的相聲也會點進去瞧瞧,甚至很多新人也會注意一下,這社會百花齊放才是春,聽著一個模子的相聲久了也沒意思,您說對不對?

    所以,苗阜也好,郭德綱也罷,他們都是為相聲的衰落盡最後一點希望,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相聲幹不過其他綜藝形式了,比如脫口秀就開始在各方面超越相聲,臺上的演員就是一個個另類的相聲演員,只不過他們改變了表演的形式。

    珍惜相聲的最後時光,不定什麼時候,我們就聽不到相聲了!

  • 6 # 初夏的風fgm

    最後,就是苗阜王聲的陝西特色給了相聲一個全新的解釋,就是相聲不再是學方言那麼簡單了,而是整個相聲就是陝西相聲,明顯帶有陝西特色,平時我們聽的相聲好想法都是北京相聲,包括郭德綱在內,好像都是北京的,而苗阜王聲帶來了另一種相聲,使人耳目一新,覺得很新奇,而且還有一定的文化元素在裡面,就不同於我們平常聽的那些相聲了,感覺新穎,最為可貴的是沒有極力追求舞臺和現場效果,而是踏踏實實的說相聲,可以說是自成一派!

  • 7 # 一蓑鬆雨

    說到相聲,我們有必要對這種藝術形式做一個名詞解釋。

    郭德綱、于謙的相聲特點

    郭德綱于謙的相聲現在可謂滿譽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這二位的相聲就有市場,由此可見郭德綱于謙的相聲是多受歡迎。郭德綱在自己的相聲表演中也曾說到“相聲就是給在座的列位帶來笑聲,大家哈哈一樂,我們哥倆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你要說相聲非要給諸位以人生啟迪,聽完相聲我的人生從此有了改變,這我們做不到,那應該學校做的事兒……”郭德綱的話透露了他的 相聲本質,那就是以逗觀眾為樂作為首要任務,題材多樣,貼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郭德綱于謙的相聲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相聲應該是以觀眾感受為主,還是以歌頌教育為主”,這也就是相聲界目前一直所說的“反三俗”問題。郭德綱于謙的相聲遵循的是觀眾感受的原則,同時以老北京時期天橋的相聲表演形式作為基礎的表演形式,內容中添加了現代素材,取得了極高的口碑和極好的效果,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這就是被稱之為“俗”,貼近普通人的相聲形式,也是郭、於二人相聲的特色。

    苗阜王聲的相聲特點

    苗阜王聲是近幾年崛起的相聲新秀。憑藉《滿腹經綸》這一作品成名,以後就紅遍全國。此後,二人登臺春晚,和郭德綱一樣開始在全國商演,取得不菲的成績。苗阜繼而成為陝西曲協主席和中國曲協委員,成為體制內的一名藝人,可謂名利雙收。

    郭德綱于謙和苗阜王聲的相聲

    相聲源自明末清初,以前就是藝人通過表演,讓人們得以一笑,從而得到維持生計的生活資料,是低下和貧賤的職業。新中國建立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得到重視和尊重,先後出現侯寶林、郭全寶、常寶堃、馬三立、蘇文茂、馬季、侯耀文、姜昆等諸多相聲大家和派別。這些相聲大師撐起了建國後相聲屋堂的棟樑。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大師一個個駕鶴西去,相聲屋堂的棟樑也逐步開始傾斜。

    苗阜王聲的相聲,也非常具有藝術價值,而且也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從根本上講,這二位相聲的表演風格和目標與郭、於二人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都是以觀眾感受作為準則,都是以觀眾發自內心自然的笑作為目標,而不是通過“撓癢癢”的手段。但論對相聲的貢獻、四門功課、藝術造詣上,郭德綱、于謙的相聲要更勝一籌。畢竟,郭德綱相聲的“底子”擺在那裡,“面子”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

  • 8 # SXyc小夥子

    這個問題無從回答,各有千秋。每個人愛好不同,喜好不同,本人更傾慕於郭德綱老師,愛聽他的小曲兒,喜歡聽他的相聲睡覺。郭老師的小曲兒好聽,相聲也不錯。至於苗阜先生,也有自己的特色,語言方面的天賦,自成一派。所以恕難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小鮮肉明星中哪個有潛力成為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