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鵠迎罡
-
2 # 不二齋
問題:書法的法怎樣理解?
書法其實最早不叫書法,叫“書”,早在孔子時代,就把書法列為“六藝”之一,在古代屬於藝,而同時代的繪畫只能被稱為“技”。可見書法在中國文人心中的地位。
書法,並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書寫的法則,事實上,別的國家的文字它也有自己的書法法則,中國書法高明在,它具有多重的含義。
1、寫法
寫法,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漢字的基本結構去書寫,必須要以漢子最為書寫的載體,你寫的必須是正確的漢字,脫離了漢字,就不能稱之為書法。
2、技法
這個技法就包括:執筆法、用筆法、結字法,練習書法,一定要遵循以上準則,有了這些才能算是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否則就是普通的文字。所以書法的字帖也叫法帖。
3、道法
學習書法,還要把書法上升到藝術、人生的高度,要加強文學藝術修養,寫字不僅僅是寫字,更是寫生活,寫人生,日本和南韓把書法稱為書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書如其人也是這個道理。
你覺得呢?
-
3 # 遠去的救世主
書法這兩個字可以拆分開來進行理解。所謂的“書”,並不是我們平時意義上的“書籍”,這個書不是名詞的“書籍”,而是應該理解為“書寫的動作”,按照書寫的意思來理解,作動詞。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曾經多次提到這個字。在《說文解字》【卷三】【聿部】中,對於“書”作如下解釋:
箸也,從聿者聲。商魚切,文四。這裡面,“箸”的意思是用小刀刻畫或者撰寫在竹簡上。我們看歷史電視劇,先秦以及秦朝初期,還沒有造紙術,因此,字跡都撰寫在竹簡上。既然是竹簡,工具就是刻刀。所以,這裡,“書”的釋義——箸也——就從其本意來說,指的當然是古人拿著小刀在竹簡上刻畫的這一個動作、狀態。
法,即代表一定的法度規範,書寫規範。從文字學意義上來說,法這個字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
法,最古老的的一種寫法非常複雜,應該這樣寫“灋”,而右半部分其實是一個上下結構,一個“廌”加上一個“去”。“廌”就是獬豸,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他可以一眼看出來哪些人是好的哪些人是壞的。後來這個字並不是建國後才開始簡化的,而是從古代就已經開始簡化了,可見漢字簡化是歷史趨勢。因此,漸漸的,“廌”慢慢的就被去掉了,而只留下了這個“去”字。
當我們把“書”和“法”區分開來,分別對待的時候,這個時候,書法的一個完整的意義反而更為容易被人們所看到,所熟知。作為一門書寫技藝,書法的書寫動作是受制於人的手腕活動的,而一切書寫書法的動作目的,就是為了解放書法書寫者在書寫書法過程中的手腕動作,讓手腕、指部活動的更加靈活、方便。
書寫書法的動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靈活方便的,這種方便而又靈活的書寫,可以讓我們的書寫更加自由
具體來說,有枕腕、懸腕、懸肘等多個動作組合方式。這些都屬於“書”的方面。
對於“法”來說,“法”的方面主要是一系列法度的“規範”,比如中國書法中,古代書法在書寫書法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書寫方法,這些書法書寫的方式蘊含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書法的具體作品中,一個是書法的理論之中。
對於書法作品來說,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對書法作品進行考察之後,才能有所定奪,即對於他進行臨摹、進行學習,才能有所總結、有所創造。
回覆列表
書法是我們的國粹,同時也是世界上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在中國已經發展了幾千年,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善和成熟的技術支撐。沒有技術支撐的書法,就如同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嚴重營養不良。
在幾千年書法史裡,人們總結了許多關於書法的理論,而這些理論又指導著實際創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繁榮著書法這門藝術。
最有名的關於書法的理論就是“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了,這短短16字,非常準確和形象地闡述了歷朝歷代書法的基本風格和審美情趣,對後人研究和學習幫助極大。在此,我再加上四個字“清人復古”,也算是對清代書法的一個總結。
我認為,要正確理解書法,把“書法”這個詞語拆開來分析,就比較容易進入書法的本質,加深理解。
“書”就是書寫,在這裡作動詞用,是以漢字為物件,用毛筆在紙、布、木等材質上,把漢字結構一筆一劃表現出來,形成一個視覺圖式,跟畫畫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法”是指法度、法則,在這裡作名詞用,是指一種約定俗成的技法和規矩,或者說是方向和經驗。就像我們平常所說的道路一樣,是前人用智慧開拓出來的平坦大道,已經被很多人走過,證明它是非常實用的,從A點到B點去,只要行走在正確的路上,就可以到達目的地,能讓行走者省時省力,不做無用功。
如果自己想開路,當然也可以,但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是一筆難以承受的負擔,況且,能不能找到最佳路線和方向也要打上問號。
因此說,“書法”是在一定的技法和規矩,經驗和方向下,以漢字為載體,在書寫中,融入自己的心性、思想和情感,從而創作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你的獨一無二的書法風格,也是書法生命力的最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