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間笑笑生

    西方的珍禽異獸、珠寶香料、玻璃器皿、金銀貨幣紛紛傳來,中亞、西亞的穿著、飲食等生活方式,音樂、舞蹈等文化娛樂活動都源源進入中原,佛教進一步盛行的同時,祆教、摩尼教、景教以及新興的伊斯蘭教都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我們今天所常見的一些植物,並非都是中國的土產,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批帶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蔥、胡荽、胡椒、胡桐淚、胡羅卜等等,十有八九是來自西方。而且,古代文獻中往往把這些植物的移植中國,歸功於第一位中西交通的美好使者----張騫。實際上,現在可以確指為張騫帶回來的物產,只有苜蓿和葡萄,前者原產伊朗高原西北的米底亞(Media),後者是西亞和埃及最早人工栽培的一種植物。

    漢初以來,西來的不僅僅有植物,還有羅馬的玻璃器、西域的樂舞、雜技,到了東漢末年,史書記載:"靈帝(167-189年在位)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竟為之。"(《續漢書五行志》)

    從魏晉到隋唐,隨著屬於伊朗文化系統的粟特人的大批遷入中國,西亞、中亞的音樂、舞蹈、飲食、服飾等等,大量傳入中國。

  • 2 # 塞北閒人大羊

    沿著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中原地帶的東西有:土豆,玉米,辣椒,葡萄、胡桃,胡蘿蔔、胡椒、番石榴、水晶、玻璃製品,菸草,葡萄酒、香料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傳入了中國。

  • 3 # 強哥新語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華文明與外部世界聯絡的一條重要人文紐帶,大量域外作物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而被陸續引入中國。絲綢之路不僅增加了本土作物的種類,也對中國的農業生產和飲食結構變遷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據統計,在中國現有的農作物(主要指大田作物、蔬菜和果樹)中,至少有50餘種來自國外。

    下面咱們從海、陸兩條線介紹下農作物的傳入~

    1.透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農作物。明朝之前,中國引入的農作物大多原產於西亞,也有部分源於地中海沿岸、非洲或者印度,它們大部分是透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的。

    漢唐時期傳入中國的農作物以水果蔬菜為主,明朝之後傳入的主要是主糧。

    番薯、玉米、土豆這些易於栽種、適應性強且產量較高的作物,基本上都是救荒救命的作物。

    2.透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農作物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6世紀後期,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農作物開始傳入菲律賓,再由菲律賓傳到南洋各地,並進一步傳到中國,這時,正是中國的明清時期。美洲作物的引種與傳播成為明清時期中國農作物引進的一個顯著特點。

    據記載,當時引入的農作物有玉米、番薯、馬鈴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蘿、腰果、可可、菸草等近30種。

  • 4 #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手工業獲得發展。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強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因中國的絲綢是這條交通線上運輸最多的商品故稱“絲綢之路”。

    交流物品品種豐富,漢朝輸出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鑄鐵、鑿井、開渠等技術。

    從西域則引進: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還有很多樂器和歌舞等。

    漢武帝后,西漢的商人還常出海貿易,開闢了海上交通要道即海上“絲綢之路”,他們繞過馬來半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通往孟加拉灣沿岸,最遠低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加強了中國同東南亞、南亞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絡 ,擴大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沿線各國經濟的發展,豐富了各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邀請了人,卻沒有紅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