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經蛙呀

    感謝小空空的邀請。我家大寶去年上的幼兒園,第一天送到學校後,小朋友們正在吃飯。老師趕緊接過孩子,給寶盛飯。本來打算在那多陪一會,後來要填寫資料,跟孩子說了一聲就走了。各項資料填好以後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後心裡空落落的,完全沒有那種終於不用管孩子的喜悅。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哭,又不敢去看。還好老師給發了些孩子的照片,說孩子一切都好。

    在家實在煎熬,就跑到超市去逛。買了很多寶貝愛吃的,然後下午還沒到放學時間就提前把寶接回來了。實在是擔心的很。三四天以後,寶貝終於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老母親我也終於不焦慮了。

    所以呢,送娃去學校後,老母親們還是應該找點事情做,這樣時間就會過得很快。否則就會一直擔心,焦慮,各種胡思亂想的。其實寶貝的適應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很多,放寬心吧各位,孩子總歸要長大,會離開媽媽的庇護。我們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靠譜的幼兒園,然後給予老師和寶貝足夠的信任,讓寶貝健康快樂的生活成長。

  • 2 # 軒媛外傳10123

    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沒怎麼擔心過呢,只是覺得時間過的太快,還沒做什麼呢,就到接孩子的時間了呢。就是見孩子哭有點擔心,但老師隨後就發影片過來看他們吃飯啊,玩啊都挺好的,就沒有再擔心過,只想讓他們在學校待的時間長會,在家真是太煩人了

  • 3 # 奇蹟自媒體

    親愛的寶媽,如果孩子去上幼兒園,你就要開始焦慮的話,那麼首先你的這種情緒是會帶給孩子的,在孩子看來,為什麼我去了幼兒園,我的媽媽會如此的不安,是不是哪裡有問題,這樣一想,這個小傢伙反而也開始不安起來。第二,媽媽與寶寶的分離,無論是現在幼兒園的暫時分離,還是將來長大後的正式分離,這都是必經之路,而且寶寶可以與父母分離的越成功,對於寶寶將來的成長就會越有利,一個離不開媽媽,離不開家庭的孩子,永遠都不會自己獨立走路,那麼長大後,該如何辦呢?第三,初為人母的心情,我們都是理解的,但是寶媽,你要學著為自己和他人劃一條界線,比如: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的時候,你可以在幼兒園門口與他正式的告別,並且告訴他你什麼時候會來接他,這樣的儀式,有助於,孩子感到安全感,同時也可以給自己的焦慮劃上一個句號。

    總之,做媽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誰也沒有人天生就是好媽媽,做好媽媽是需要學習的,做一個智慧的好媽媽,更需要寶媽你,自己可以不斷的自我成長,自我精進!祝你在寶媽成長的過程中,一路順風!

  • 4 # 呆呆43505

    謝謝邀請,寶起初剛剛入園時,家長比孩子焦慮,焦慮孩子的各種不適應,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學習或工作,或是找幾個寶媽或朋友小聚一下,聊聊天,與孩子的分離幼兒園才剛剛開始,以後會經歷小學,初中,高中,孩子只會跟我們漸行漸遠,我們能做的只是在這一路上的陪伴,我們還要學著適應分離;

  • 5 # 雲彩教養筆記

    孩子上幼兒園,媽媽如何渡過焦慮的一天?

    對於剛上幼兒園的父母,孩子上幼兒園很多時候,家長比孩子更焦慮。

    家長們不僅要做好孩子的引導工作,也要控制好自己的焦慮情感不影響到孩子。

    我是一名媽媽也是一名幼兒園老師,關於家長焦慮很能理解。

    家長焦慮的主要原因是:

    1⃣️是幼兒園的不瞭解

    2⃣️對老師沒有信心

    3⃣️過度的不相信孩子的能力

    4⃣️擔心孩子被欺負

    有這些想法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全職媽媽養育的孩子,孩子從來沒有離家過自己,想入非非也是能理解的。

    孩子上幼兒園,從一個單個的家庭走到集體生活,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跨越,不能是家長和孩子都會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

    那麼,我們如何克服呢焦慮呢?

    01.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家長要明白,父母之愛是一段不斷放手的旅程,請相信老師,這是一場專業而不越權的陪伴同,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幼兒園的老師。

    這一生,我們也只能陪孩子走一程,父母的愛是孩子走向遠方能量源泉,但孩子永遠只是我們手裡的一把待射出的箭,我們只能做弓。

    02.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

    教會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獨立如廁,穿、脫簡單的衣服、鞋子、能放手的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獨立的孩子,在幼兒園,家長更放心。

    03.拒絕負面的情緒。

    切忌負面詢問 ,不論是家長自己還是面對孩子。

    “有沒有人欺負你?”、“老師有沒有罵你?”這會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抗拒情緒。也容易讓自己想太多。

    如果,要了解孩子的情況,可以從側面去,比如,跟孩子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然後再上孩子自己談談一天的心情感受及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更容易說。

    04.給孩子帶上媽媽的睡衣或者經常玩的玩具去上幼兒園。

    讓孩子帶上喜歡的玩具、玩偶,告訴孩子想媽媽的時候就抱抱,給予孩子安全感以緩解焦慮。對家長自己也是一種緩解焦慮的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尿病人可以吃烤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