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不是匈奴後裔。
學界目前已經對蒙古人的族源問題有了定論:蒙古人起源於東胡。這是1979年亦鄰真先生的《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一文發表後大家形成的共識。
蒙古族起源於匈奴的說法,主要提倡者是19-20世紀的日本學者白鳥庫吉。他利用《漢書》等兩漢時期的史料中被漢語音譯儲存的匈奴詞單詞,透過韻譯對蒙古語進行構擬,試圖從語音學的角度證明蒙古和匈奴乃是同源。
但是,這些做法其實非常牽強。例如,《漢書·匈奴傳》記載:“ 匈奴謂天為撐犁。” 白鳥庫吉就將“撐犁”構擬為蒙古語的tngri(ᠲᠩᠷᠢ),也就是“天”的意思。但是,tngri一詞其實是整個阿爾泰語系的通用詞,白鳥庫吉無法憑藉證明它屬於蒙古語族。總而言之,迄今為止企圖將匈奴語與蒙古語劃等號的嘗試,沒有一例成功的。
蒙古族的真實起源是東胡。東胡及東胡的後裔(包括鮮卑人、契丹人、室韋-達怛人),其主要居住地就是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昭烏達松漠到額爾古納河流域。這些族部的語言、習俗相近,生活的地域相連。隨著東胡集團的鮮卑遷徙到內蒙古西部和內地以後,東胡故地生活的居民變為契丹人和室韋人。
根據亦鄰真先生的研究,契丹語與蒙古語有很強的相似性。特別是在一些不易被外來文化影響的數詞上,例如,契丹語稱“卯(兔)”為taolia(討裡),蒙古語則是taulai(ᠲᠠᠤᠯᠠᠢ);契丹語稱“戌(狗)”為nekhei(捏褐),蒙古語作noqai。由此可見,兩種語言應該是同源的。
對於與契丹同為東胡的室韋-達怛人,《隋書》稱其為“契丹之類也,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號室韋”,主要活躍於呼倫貝爾、大興安嶺、額爾古納河與黑龍江等地。
唐朝時期,突厥、回鶻汗國的統治迫使室韋-達怛人同內蒙古西部、外蒙古高原聯絡在一起,在突厥消失、回鶻西遷與契丹人遠征外蒙古高原的背景下,室韋-達怛人大批湧入內蒙古西部和外蒙古高原,為後來的蒙古民族的登場提供了機遇。
總而言之,成吉思汗鐵木真率領的蒙古族的族源,應該是東胡,而不是匈奴。
成吉思汗不是匈奴後裔。
學界目前已經對蒙古人的族源問題有了定論:蒙古人起源於東胡。這是1979年亦鄰真先生的《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一文發表後大家形成的共識。
蒙古族起源於匈奴的說法,主要提倡者是19-20世紀的日本學者白鳥庫吉。他利用《漢書》等兩漢時期的史料中被漢語音譯儲存的匈奴詞單詞,透過韻譯對蒙古語進行構擬,試圖從語音學的角度證明蒙古和匈奴乃是同源。
但是,這些做法其實非常牽強。例如,《漢書·匈奴傳》記載:“ 匈奴謂天為撐犁。” 白鳥庫吉就將“撐犁”構擬為蒙古語的tngri(ᠲᠩᠷᠢ),也就是“天”的意思。但是,tngri一詞其實是整個阿爾泰語系的通用詞,白鳥庫吉無法憑藉證明它屬於蒙古語族。總而言之,迄今為止企圖將匈奴語與蒙古語劃等號的嘗試,沒有一例成功的。
蒙古族的真實起源是東胡。東胡及東胡的後裔(包括鮮卑人、契丹人、室韋-達怛人),其主要居住地就是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昭烏達松漠到額爾古納河流域。這些族部的語言、習俗相近,生活的地域相連。隨著東胡集團的鮮卑遷徙到內蒙古西部和內地以後,東胡故地生活的居民變為契丹人和室韋人。
根據亦鄰真先生的研究,契丹語與蒙古語有很強的相似性。特別是在一些不易被外來文化影響的數詞上,例如,契丹語稱“卯(兔)”為taolia(討裡),蒙古語則是taulai(ᠲᠠᠤᠯᠠᠢ);契丹語稱“戌(狗)”為nekhei(捏褐),蒙古語作noqai。由此可見,兩種語言應該是同源的。
對於與契丹同為東胡的室韋-達怛人,《隋書》稱其為“契丹之類也,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號室韋”,主要活躍於呼倫貝爾、大興安嶺、額爾古納河與黑龍江等地。
唐朝時期,突厥、回鶻汗國的統治迫使室韋-達怛人同內蒙古西部、外蒙古高原聯絡在一起,在突厥消失、回鶻西遷與契丹人遠征外蒙古高原的背景下,室韋-達怛人大批湧入內蒙古西部和外蒙古高原,為後來的蒙古民族的登場提供了機遇。
總而言之,成吉思汗鐵木真率領的蒙古族的族源,應該是東胡,而不是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