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狼映畫

    克隆的核心在於DNA。而恐龍的DNA的半衰期約為521年,即每過521年,DNA的就會降解一半。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的對於恐龍的克隆都沒有提上日程。因為現在科學界能找到的化石上都不能夠提取到有效的DNA。

    《侏羅紀公園》中的設定是科學家們找到了當年蚊子吸的恐龍血,並且完好的儲存在了琥珀當中。這個設定本身是不成立的。

    不光是DNA的半衰期已經遠遠超過了,更是因為電影中設定的體型巨大的象蚊(Toxorhynchites rutilus),根本就不會吸血。

    不僅如此,這還是唯一一隻不吸血的蚊子物種。

    至於當年為什麼選擇這個蚊子,很大是基於這種蚊子的體型。畢竟好像體型大的都比較能吃(大霧)。

    但是在1993年,《侏羅紀公園》中的設定還是非常先進的,包括當中運用青蛙的基因等等的手段都是符合實驗室的常規。

    但是最為可惜的就是DNA的衰減在可見的未來並不是一件可以依靠科技的進步可以解決的問題。

    但是就算拋開沒有DNA的基礎限制,假設現在有人果然從骨架上提取到了仍然有活性的DNA,是不是這就是所有夢的開始了呢?

    當然不是,因為採用DNA開始克隆對於DNA的完整性要求非常高,科學家檢測到的DNA雖然可能還是有活性的,但是肯定完整性是大打折扣。所以這殘缺的DNA不足以支援克隆出完整的恐龍表象。估計克隆出來腳指甲之類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實就是現實,所以大家還是去看電影吧。

  • 2 # 貓先生內涵科普

    先給結論吧,按現階段的科學認知,透過提取DNA手段,是無法復原恐龍的。要想復活恐龍,必須從分子生物學入手。

    電影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侏羅紀公園》裡面,給同學們一個美妙的童年,看著復活的史前巨獸,誰不心馳神往?那麼,人類生命技術,能否支撐這個偉大的夢想呢?我們先得弄明白幾個重要的知識點。

    DNA儲存時效:DNA隨著時間的推移是會慢慢地降解的,降解的速度和DNA所處的環境下有密切關係。但通常認為儲存時效都不能超過10萬年。恐龍滅絕已經超過6500萬年了,從DNA上獲取有效的遺傳資訊,只能是個美好卻遙不可及的願望。

    克隆核轉移技術:現代技術要克隆恐龍,光有恐龍DNA是不夠的,還要把它放在恐龍卵細胞當中。但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恐龍卵細胞以及和恐龍很接近的動物的卵細胞。

    目前克隆成功的脊椎動物,全部都是魚類、兩棲類或胎生的哺乳類。而產硬殼羊膜卵的爬行類、鳥類還沒有克隆成功的紀錄。遺憾的是,與恐龍最接近的動物,恰好就是鳥類和爬行類。

    DNA不行,用化石可否?

    同學們,你們不要以為電影在胡說八道,其實,相對DNA而言,化石更不靠譜。

    恐龍要變成化石,它在死亡之前,必須埋在沉積物裡,在那裡留下個印子,在不接觸氧氣的情況下腐爛,骨頭和其他堅硬的部分裡的分子由溶解的礦物質取而代之,按原件複製出一個石化的版本。可以說,化石就是一塊石頭,它只儲存了骨骼或者其他堅硬部分組織的外觀而已,跟遺傳物質連一點關係也沒有。

    你指望從一個雕像中復活一個人?這不是腦洞的問題了。

    唯一的辦法還是有的

    現代的科技不行,那麼人類如果再升級幾百年,在分子生物學再度取得一系列突破後呢?情況會不會有所變化?

    我們來開個腦洞,其實,我們根本不用考慮復活恐龍,我們可以直接重新創造出恐龍!

    一切生物都是從原先同一藍圖發展起來的產物。作為人類我們只不過發展得更加充分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本儲存了38億年之久的生命歷程記錄本!人類或者現代生命個體中,都在DNA中涵蓋了生命演化數十億年裡反反覆覆的調整、改造、變更和修補。

    你或者不會相信,我們與水果、蔬菜都十分接近。發生在一根香蕉裡的化學反應,和發生在你身上的化學反應約有50%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所有生命都是一家。

    如果能夠揭開目前繁雜的表象,復活或者創造出,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物種,不過是翻查字典般難度的工作而已。復活恐龍,溼溼碎啦。

    結語

    我個人認為,逝去的就讓它們安息吧,在電影裡面看看,就挺完美的了,何苦假裝上帝呢?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寧到底哪裡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