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花女南巷南冥

    一般情況下黑色素細胞為一表皮的哪一層

    基底層附著於基膜上,為一層矮柱狀或立方形細胞,稱基底細胞,胞核相對較大,呈圓形,染色較淺,胞質內含豐富的遊離核糖體,故在HE染色的標本上呈強嗜鹼性,有分散和成束的角蛋白絲,也稱張力絲。基底細胞是未分化的幼稚細胞,有活躍的分裂能力。

    表皮是面板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1.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面板的柔潤,如低於此值,面板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蹠部位最厚。角質層的細胞無細胞核,若有核殘存,稱為角化不全。

    2.透明層:由2~3層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化學物質的透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蹠部位最明顯。

    3.顆粒層: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裡的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細胞層: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線,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5.基底層:又稱生髮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基底細胞分裂後至脫落的時間,一般認為是28日,稱為更替時間,其中自基底細胞分裂後到顆粒層最上層為14日,形成角質層到最後脫落為14日。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又稱樹枝狀細胞),佔整個基底細胞的4%~10%,能產生黑色素(色素顆粒),決定著面板顏色的深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了水就想上廁所是脾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