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027928953

    中藥的四氣五味

      四氣,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寒涼和溫熱是對立的兩種藥性;寒和涼之間、熱和溫之間,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說藥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別,溫次於熱、涼次於寒。 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藥性的寒、熱、溫、涼,是藥物作用於人體發生的反應歸納出來的,例如,感受風寒、怕冷發熱、流清涕、小便清長、舌苔白,這是寒的症狀,這時用紫蘇、生薑煎了湯飲服後,可以使病員發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狀,說明紫蘇、生薑的藥性是溫熱的。如果生了療瘡、熱療、區域性紅腫疼痛,甚至小便黃色、舌苔發黃,或有發熱,這就是熱的症狀,這時用金銀花、菊花來治療,可以得到治癒,說明金銀花、菊花的藥性是寒涼的。

      中草藥的藥性,透過長時期的臨床實踐,絕大多數已為人們所掌握,如果我們熟悉了各種藥物的藥性,就可以根據“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和“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針對病情適當應用了。一般是,寒涼藥,大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常用來治療熱性病症。溫熱藥,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常用來治療寒性病症。此外,還有一些藥物的藥性較為平和,稱為“平”性。由於平性藥沒有寒涼藥或溫熱藥的作用來得顯著,所以在實際上雖有寒、熱、溫、涼、平正氣,而一般仍稱為四氣。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鹹五種不同的滋味。它主要是由味覺器官辨別出來的,或是根據臨床治療中反映出來的效果而確定的。各種滋味的作用如下:

      (一)辛 有發散、行氣或潤養等作用。一般發汗的藥物與行氣的藥物,大多數有辛味;某些補養的藥物,也有辛味。

      (二)甘 有滋補、和中或緩急的作用。一般滋補性的藥物及調和藥性的藥物,大多數有甘味。

      (三)酸 有收斂、固澀等作用。一般帶有酸味的藥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

      (四)苦 有瀉火、燥溼、通洩、下降等作用。一般具有清熱、燥溼、瀉下和降逆作用的藥物,大多數有苦味。

      (五)鹹 有軟堅、散結或瀉下等作用。一般能消散結塊的藥物和一部分瀉下通便的藥物,帶有鹹味。

      在五味以外,還有淡味、澀味,它們的意義和作用是這樣的:

      (一)淡 就是淡而無味,有滲溼、利尿作用。一般能夠滲利水溼、通利小便的藥 物,大多數是淡味。

      (二)澀 有收斂止汗、固精、止瀉及止血等作用。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由於淡味,沒有特殊的滋味,所以一般將它和甘味並列,稱“淡附於甘”;同時,澀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因此,雖然有七種滋味,但習慣上仍稱“五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無醇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