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萌萌兒郎

    這個年代“假國學”氾濫,如果要想孩子瞭解真國學,多些文化底蘊的話,可以從一些簡單的詩詞,神話故事入手。畢竟孩子還小,只有3歲,目下當以“識字”為主,再多聽聽故事,等再長大些,可以讀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笠翁對韻》等等啟蒙書。

    再有就是小學階段讀讀《閒情偶寄》,《菜根譚》,《幽夢影》,《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也挺不錯,適合女孩子培養氣質情操。初中階段推薦《西廂記》,《牡丹亭》,還有婉約詞,朦朧詩等。總之女孩子不要太學究氣,可以專看《四庫全書》裡的“集部”,也就是文學作品。

    當然,國外一些童話故事,寓言傳記也很重要,還有什麼“十萬個為什麼”,“腦筋急轉彎”等啟智的書也應該閱讀。

  • 2 # 葉好古

    幼兒不適合學國學!

    三歲的小孩子大腦還處於發育的狀態,這個時期不適合給小孩子佈置課業。小孩子這個時期還是要順其自然,聽一聽兒歌,做一做益智類的小遊戲就夠了,再多就變成了壓力與負擔。

    很多家長似乎將自己的小孩子當成了一種炫耀的物品,三四歲就強迫小孩子背誦國學課文,這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對小孩子並不好。

    另外,自從國家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後,現代很多人對國學有種盲目的追捧心理。

    國學是很好,然而一般來說國學的內容也比較的晦澀,需要一定的基礎才能夠領悟。而不能夠領悟知識,只是單純的背誦其意義並沒有想象中的大,對於出生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國學,反而容易耽擱課業,不利於升學。

    所以,只要國家沒有設立相應的國學課程,將國學納入到高考範圍之類,不建議學生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學習國學,還是要以課業為重。

    如果是真喜歡,那就像孔子說的“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能夠保證課業的情況下再根據個人的情況學習。

    國學主要就是講為人處事的道理,其實家長真想讓自己的小孩子修養好,有禮貌,那不如自己學習國學,明白道理後再透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教給自己的子女,這種方式比小孩子自己學國學效果更好。

  • 3 # 爸爸很明智

    3歲孩子學國學我認為沒有什麼必要。我孩子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的,雖然老師也很喜歡他的,但是我始終認為這沒有什麼必要,一開始也不是我去給報的名。語文老師總說,學了國學更容易學懂語文,但是我覺得只要書讀多了,都會對語文有更好的幫助。

    我看孩子學國學更像我們小時候聽評書,聽起故事,他的眼睛放光,背起詩詞,腦袋發脹。現在的中小學語文考試偶爾會出幾道古詩詞,或古人傳記常識類的問題,如果學了,可能會把這幾分拿下,沒學,日常的學習,也可能把這幾分補上。

    有的人說孩子學國學,可以從小陶冶情操,樹立更高的價值觀。但是我覺得樹立什麼樣的價值觀,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如果這個家庭生活很富足,那麼他就可以富則達濟天下,為別人多做一些貢獻。如果家庭比較拮据,全家人都在琢磨下一頓吃啥,你還要從生活費上省出10塊錢,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就沒有什麼必要了,努力工作,努力掙錢,就是對這個社會最好的回報了。

    有的人看詩詞大會的武亦姝得了第一名,還考上了清華大學。但是詩詞和高考的好成績間是沒有什麼必然聯絡的。武亦姝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所以全家人回到家裡都要讀書,要形成一個氛圍,而武亦姝在讀書的過程中,被古詩詞的優美所吸引,開始大量的背誦,終於在18年的詩詞大會中脫穎而出。而這個成功一是來自她內心由衷的熱愛,二是來自社會發展的偶然性,如果沒有詩詞大會,可能武亦姝只能剩下熱愛了。而古詩詞在和高考成績中,既不是教委的規定教學任務,也不是高考的必答題,豐富的國學知識,只能說明個人有著較多的閱歷。而閱歷豐富不僅會用背誦國學可獲得,透過動手做實驗,搞小發明小製做、參加勞動、體育鍛煉、唱歌、美術等等,都可以豐富孩子的閱歷。

    現在的中國教育,有一種新的說法,叫過度教育。3歲,哪怕是9歲、13歲,我認為都應該是一個快樂童年的時代。當我們的父母要孩子這麼小就要懂得之乎者也的大道理時,不知是一種什麼想法和目的。是要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和一些大學教授坐在一起講道理嗎?

    如果你的家庭就是一個學習型的家庭,我可以放心的告訴你,你家的孩子絕對錯不了,即便一時落後,他也會在最後勝出。如果你都不喜歡學習,不願體會學習的樂趣,就建議不要給孩子報太多的學習班,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最後想說,給3歲孩子學國學班,如果孩子真的喜歡,也可以報,開卷有益嗎。但是沒必要非學不可。

    反正我是這樣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已經結束了,這期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