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達人咪咕兔兒
-
2 # 沐沐Deaf
或許別人答得都是那些美好的回憶~
可是我這裡卻不是興奮喜悅……
爸媽都在,過年還能一塊過得時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過年他們的吵架……
每年都是,每年都有,作為子女的我們每天過得都是小心翼翼,因為母親總是愛多想,稍微說錯一個字她都會聯想好多,讓你總是不安~
我們一家子人也總是客氣的很,比如誰在家,另外的人不在家,得打電話問回來不,不打那人就不回來,打了吧,有時會回來,有時不會回來,就是這麼客氣著,只要在家的那個人必須每天打電話,而且家裡還必須收拾的好乾淨,否則就是一頓臭罵,就像小妹說的樣,又不是博物館,需要展覽~
我們作為子女的對父母的滿意度不是很好,大多數子女都是渴望回家的,可我們不一樣,我們恐懼回那個家,那個真實存在卻又遙不可及的家……
完全沒有那種熱情想回家……
過年了,都買思考怎麼辦?能不回去嗎?可是作為子女不回去說不過去,所以……
但是真的很無奈……
-
3 # 繪畫與攝影
春節這幾天一出門發生最深刻的變化是有幾個方面少有的:
一、城市交通的塞車的狀況,立馬好轉,達到很少有路路通現象”也是不可多得少有的。因為廣州是一線城市,外來人口多,人口密集度高,平時想要不塞是不可能的,市交委要求“開四停四”的管制車輛出行進口廣州市核心區的措施政策;
二、馬路上的車也很少了,馬水馬龍的現狀不會出現了。
三、出城的人多,買票難了,城內的人口減少了,變成空城了。
四、噪音會大大減少了,城市最終也可以安靜休息一下,睡個好眠,環境不再喧譁了。
五、“空氣質量值線上升少有的好”所以可以達到聯合國評選的最適合人均居住的條件。
六、送外買、保姆都不好找了。
-
4 # 西河筆客
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的鞭炮,我是80後,我們的童年是九幾年,那時候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市場上隨時都能買到火藥、鞭炮,男孩子都喜歡鞭炮,尤其是喜歡“大雷子”——就是比一般要大的鞭炮。有時候買著太貴就自己買火藥做,用舊書紙捲成筒,一頭用膠泥堵上,筒子裡灌上火藥,埋上捻子(就是引信),然後用膠泥塞緊,等幹了之後,就找個人多的地方,“Duang”的一聲,震得周圍房屋掉渣(因為是老房子,真的掉土渣),然後周圍的小夥伴就會在大人的喝罵聲中落荒而逃,然後再換個地方繼續這種快樂,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一的中午或者下午,這樣聚的齊,就會相互比較誰做的大,誰做的響,勝出的就會昂首挺胸,在小夥伴中趾高氣揚,彷彿是中了一年中最好的彩頭。此時大家都有點壓歲錢,就會把為數不多的壓歲錢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來買火藥或者鞭炮,各顯本事變著花樣的放炮,攪得一村的雞鴨犬羊鵝都不安寧,現在想起來,真是多麼無聊的童年樂趣啊
-
5 # 下班我送你
我的記憶,小的時候年三十晚上很多孩子和我一樣,把鞭炮拆開,單個的放,有的再小孩子不放鞭炮,拿著滴滴雞《點著不響,冒火星》玩的不亦樂乎,
那時候的那種感覺真麼的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候想想還真的是很開心!那個時候,也沒啥壓力,只是純真的玩。
這種感覺沒了,就當一種美好的回憶吧!
-
6 # 吉祥山河woaigaini
我只記得以前小時候,一早起床放鞭炮,和孩子們出去玩了,總之回想起,我當年時的快樂,因為現在己成大人了,也不會在相以前,一樣的開心快樂!
-
7 # 就不愛刷碗
我童年裡關於過年的最深記憶,是一頓我最愛的韭菜雞蛋餡的餃子!
我是六零後,生在農村,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
爸在公社的一家事業單位做臨時工,這可是生產隊裡唯一一個在外“上班”的人!
每年的臘月二十七八,爸都會去省城辦年貨,扛回一袋子的麻花,麵包,糖果(可是奶糖喲),紅腸……這些在當年可都是好東西,平時可是吃不上的!那時,過年買麻花面包可是比蒸饅頭高階多了!對了,爸還會買回一大瓶瓶裝醬油,平時可是隻吃一毛七一斤的散裝醬油,而更多的人家是不捨得吃醬油的!鄰居見了,會出去跟人講:看人家買的高階醬油,看著濃,聞著香,掛碗!
十一歲那年的臘月二十八,爸笑眯眯跟我說:姑娘,你最愛吃什麼餡的餃子來著?我脫口而出:韭菜雞蛋!爸的眼睛笑得彎彎的:爸今年讓你吃上!我驚奇:怎麼可能,大冬天的?爸故作神秘的說:省城有賣的!
臘月二十九那天,爸進省城了。
這一天,是那麼漫長……
天黑透透的時候,爸回來了!滿臉的霜雪,都看不清爸的表情了!爸扛了滿滿一袋子年貨,可我記不清裡面都有什麼了,只清晰的記得爸從懷裡掏出一個紙包紙裹的東西,爸說,怕凍了,揣在懷裡!還沒開啟,我就知道是什麼,因為那股鮮香已經飄滿整個屋子!
年三十早上,我如願吃上了韭菜雞蛋餡的餃子,滿含著濃濃父愛的餃子!真鮮呀!
至今我仍然愛吃韭菜雞蛋餡的餃子,但是,最香的,記憶最深的還是十一歲那年除夕早上的那碗,那份味道永遠留在心底了!
日久彌新!
回覆列表
大年三十晚上和父母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大年初一早上起來拜年,領紅包,去街上買好吃的,這都是我小時候的春節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