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爾幹尖刀
-
2 # 飛豬漲姿勢
細說起來殲-10目前有六種型號。
第一種是殲-10A,也就是殲-10戰鬥機的第一種單座量產型號。殲-10A的識別特徵有黑色亮光雷達罩、機腹矩形可調進氣口,且進氣口與前機身交界處由六根“小鬍鬚”,也就是進氣口防顫固定裝置。
殲-10S是以殲-10A為基礎研製的雙座教練型,保留後者的全部作戰能力。殲-10S與殲-10A最大的區別是改為串列雙座佈局,後座座椅較高保證了教官具有良好前向視野,前後飛行員共用一個經過加長加高的座艙蓋。此外殲-10S的脊背該經過加高加寬以容納原先安裝在後座艙位置的航電,並與座艙蓋後緣過渡銜接。
殲-10AY和SY是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裝備的表演用機,分別基於殲-10A和殲-10S。表演機除了具有亮麗的藍白紅相間的塗裝外,也對飛行表演進行了針對性改進。該機拆除了23毫米機炮,機腹下方增加掛載一個拉煙罐,內建多色拉煙劑,並透過金屬管道一直通向尾噴管後方。飛行員在飛行表演時只要開啟拉煙開關就能在發動機噴流的作用下形成壯觀的拉煙。殲-10表演機還也以在兩側翼尖掛載兩枚固體拉煙彈。
殲-10B是殲-10A單座戰鬥機的重大改進型號,外觀上最大的改變是矩形可調進氣口被先進的無附面層隔道DSI進氣口取代,徹底取消了被軍迷詬病已久的六根“小鬍鬚”。為了配合DSI進氣口,其機鼻雷達罩外形變得更扁,下表面更平坦,顏色也變為深灰色。此外殲-10B在機鼻還換裝了無源相控陣雷達,在風擋前方增加了紅外搜尋與跟蹤系統(光電雷達),機身表面增加條狀低亮度編隊燈,其他航電也經過大幅改進,屬於一種三代半戰鬥機。
殲-10C是殲-10B的進一步改進型,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背增加了一個刀片天線。
FC-20是殲-10A的外銷型,其模型首次出現在2016年的新加坡航展上。
在中國的戰鬥機發展史上,殲10絕對具有轉折點的意義,從殲10開始研發到裝備部隊整個過程,中國的戰鬥機研發開始從仿製、跟隨走向自主研發、按需定製的道路,鍛鍊了一支年輕的設計隊伍,從殲10成功裝備部隊後,殲20,殲31,L-15等自主研發的機型相繼問世。
殲10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空優戰機,單發單座,鴨翼佈局,可進行全天候制空作戰,可以攜帶精確彈藥對地攻擊,機動性和資訊化水平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於1998年首飛,2005年正式服役。
殲10A殲10A是殲10早期生產型號,也是第一種服役的殲10型號,根據公開資訊,其於2005年開始服役,巧的是,當年美軍的F-22也開始服役。殲10A的資料現在網上搜一下就有,但是還是要簡要的點一下關鍵資料,最大起飛重量19噸,載彈量7噸,11個外掛點,最大速度2馬赫,最小起飛距離350米。值得一提得是,殲10採用了玻璃化座艙“一平三下”,電傳作業系統。
殲10S殲10S是殲10A的雙座機型,串列雙座,在後座增加了一套備份飛控系統,可以用做殲10教練機,同時也可以加強對地攻擊能力,減輕飛行員負擔,可以看到在很多新機試飛前,殲10S都會先行起飛,如殲20,全程記錄試飛過程。
殲10B殲10B是殲10A的大改機型,對殲10的航電系統、雷達、氣動外形、電子對抗進行的大升級。在外掛上,相對於殲10A,殲10B改用了DSI進氣道,消滅了“千夫所指”6跟加強筋,機頭向下略微傾斜。座艙前方增加了一個紅外光電跟蹤掃描器,雷達改進為相控陣雷達,取消了機頭空速管,尾垂頂部進行切尖處理,增加了電子戰裝置,加裝了編隊燈。
在武器上殲10B可以搭載最新的霹靂10格鬥導彈和鷹擊91反輻射導彈。
殲10C殲10C是在殲10B的基礎上進行的小範圍升級,根據網上眾多專家的猜測,殲10C是將殲10B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升級為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加遠,精度更加高,可以更好的搭配霹靂10和霹靂15。
此外殲10C尾垂頂部的電子戰天線也進行了改動,背部增加了一片刀形天線,估計是用於通訊。
根據網上訊息,現在殲10A已經停止量產,殲10B在生產了60多架後也已經停止生產,裝備了北部戰區和南部戰區兩個團,現在成飛正在加緊生產最為先進的殲1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