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雨飄渺

    用不著去考慮今後的事情,活在當下,享受生活每一天吧?

    未來的生活質量肯定比今天強,因為工業革命的開啟,三百年來的角度看問題,人類伴隨著科技創新改變了生活。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每次科技大發明,都是一次社會文明的飛躍進取。

    500年後誰也無法知道,科技創新是如何發展的,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為多大,誰也講不清楚。

    但生活肯定比今天強。

  • 2 # 小杰80164096

    工業化和科技總體還是推動了人類社會進步但不能否認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作為代價。

    工業科技提高了生產力人類自身的本能卻退化了。

    未來的工業科技要走綠色發展道路,還要注重開發人類自身的潛能。

  • 3 # 肥皂Zzz

    社會如果想要發展,就勢必要經歷變革,人類科技飛速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科技總是要進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始,標誌著人類在核能,網際網路計算器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同時人類對於科技的探索已經不滿足與在地球表面而是逐漸的像外太空發展,空間技術和資訊科技同時也得到飛速的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肯定會越來越好,對我們以後的後輩肯定是更幸福快樂呀

  • 4 # 魔怕78479829

    快樂並非來自於科技的發展,每個時代每個人人都有自己的快樂源泉,它不一定是科技和財富,所以科技與快樂沒有直接的關係。

  • 5 # 大偉140797056

    你問了一個時間長度非常長的問題,這會引發幾個方面乃至十多個方面的歧義問題,所以,在這個平臺只能作出一個概述:就華人的生存環境而言,農耕社會和世界工業化元素最多的社會比較,後一個社會民眾的快樂感和幸福感是比較高的,因為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6 # 科技專家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其次,不平等貫穿人類社會的發展史,科技並不是不平等的根源。"階層固化”令人焦慮,可是階層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古代士大夫與普通平民之間的階層分隔更大,如果沒有大的戰亂,也沒有科舉,普通平民實現階層上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二八法則”不僅僅適用於今天,對於古代社會也是適用的。科技自身只是工具,並不會帶來利益的失衡,失衡的關鍵在於科技紅利的分配。21世紀以來,科技似乎在助推不平等,但這種不平等實際上卻來源於紅利分配權的不平等。普通人難以直接參與到科技紅利的分配中,只能乖乖地成為被收割者。所以,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可這卻不完全是科技的鍋。

    最後,科技分配的不平等最終還是需要科技來打破。在網際網路出現以前,傳統工業的寡頭化傾向加劇了社會不平等,各個國家都對此做了一定的調整以穩定局勢,但是直到網際網路出現以後,市場經濟的局面才出現了本質性的變化。科技會塑造一種經濟形態,也會摧毀一種經濟形態,為普通人帶來新的活力。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永遠的兄弟,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說的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