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之聲恩施驗配中心

    初次佩戴可能會遇到聲音失真問題,如果排除了助聽器質量問題,大多數“失真”是由於聲音壓縮過多或頻響除錯不當導致的,可以讓驗配師根據佩戴者的聽力圖和佩戴需求進行精細除錯。後期做好助聽器效果評估,並根據聽力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音訊大小,堅持長期佩戴聲音失真問題就會漸漸消失,切忌不科學佩戴。

  • 2 # 海之聲重慶袁家崗中心

    助聽器也是屬於電子產品 聲音是有一定的失真 但都在一個控制範圍內 戴上助聽器也是不能和原來的好耳朵相比的

  • 3 # 海之聲天津

    助聽器的聲音肯定不能跟真實的聲音相比的,比較是經過電子處理了,初戴助聽器的老人,家裡人的配合也比較重要的,說話音量不需要太大了,但注意語速要慢一點,店裡的驗配師已經有語速放慢的習慣了,所以老人會聽得好一些,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後會慢慢地習慣的。

  • 4 # 海之聲助聽器黃岡中心

    助聽器配上後不戴的人大有人在,原因是:聽聲音不真實,不如原來聽到的聲音舒服、自然,特別是聽自己講話好像變了。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助聽器不是真耳朵,助聽器的工作方法是將聲音放大,由於聽障人士的聽力下降,對不同頻率的聲音接受度下降,導致聽不到小聲,只有較大的聲音才能被他們聽到。助聽器可以根據不同的聽力損失結果,對不同的聲音有針對性地放大,放大小聲使您能夠聽到,又能控制過大的聲音保護殘餘聽力。聲音在被處理放大的過程中會有些許失真,這是任何助聽器產品都無法改變的事實,所以使用若用人耳聽到的聲音與其對比,一定會感到不自然。積極地正視這個效果,主動使用助聽器認識各種原先被忽視的環境聲音,就會發現,原來周圍的環境是豐富多彩的,而使用助聽器聽到的聲音也會被接受,成為您重新獲得的聽覺能力。

  • 5 # 海之聲馬鞍山中心678

    通俗地說,正常得聽覺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能力:不僅聽得到,還要聽得清。否則,溝通就不能正常地進行。聽得清就一定是聽到了,而聽得到卻不一定聽得清。這說明後者是一項更高階的神經系統的活動。 對於耳聾的認定,我們(包括醫院的醫生)己經習慣於憑藉純音聽力圖。純音聽力圖能夠很明確地告訴我們患者的聽力損失程度(平均聽力損失),反映了患者聽覺敏感程度(聽敏度)的下降,或者說代表的是患者對聲音大小感知能力的下降。但純音聽力圖並沒有告訴我們患者聽覺分辨能力的好壞。實際上,任何耳聾都會涉及聽敏度和分辨能力兩個方面的問題,有些人分辨能力損失多,有些人損失少而已。 在過於嘈雜的環境中,由於訊號本身變得含混不清,正常聽力的人也無法聽清;訊號聲過小也會產生類似的情況。比如,電視機聲音太小,我們也聽不清。但這不是問題的全部。 內耳具有初級的聲訊號分析能力。內耳受損後,聽覺分析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但由於我們的聽覺分辨能力有足夠的餘地,用其70%就足以保證我們聽清,不必100%。因此,不太嚴重的內耳損傷還不致於使病人完全喪失聽覺分辨能力。 聽中樞具備更重要的聲訊號分析能力。聽中樞受損,聽覺分辨能力會更差。 因此,聽不到(或聲太小)肯定會聽不清;但即使聽到了,由於內耳、聽中樞分析能力下降,也依舊會聽不清。而且,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推理:內耳或/及聽中樞的損傷,是導致聽不清的主要原因。遺憾的是,大多數感音神經性聾患者的內耳、聽中樞都有損傷,只是程度不同而己。因此,多數感音神經性聾患者部會抱怨聽得到卻聽不清

  • 6 # 13786949021

    助聽也是屬於電子產器,聲音是有一定的失真,就好像我們的手機一樣聲音有失真,便都是在一個控制範圍內的,慢慢習慣就好了

  • 7 # 使用者65925221862

    你好!為什麼老人家說佩戴助聽器後,聽聲音不太真實呢?

    助聽器的聲音是一個放大的電子聲,跟我們真實的聲音是會有所區別,這需要一個逐步的適應過程。還有一個可能是助聽器的壓縮過大造成的聲音失真,可以去驗配中心找驗配師重新調整一下。也有可能是助聽器品牌不同音質不同,可以試聽其它品牌做個比較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聲音。

  • 8 # 海之聲助聽器仙桃中心

    助聽器也是屬於電子產品 聲音是有一定的失真 但都在一個控制範圍內 戴上助聽器也是不能和原來的好耳朵相比的

  • 9 # 海之聲助聽器孝感中心

    助聽是屬於電子產器,聲音是有一定的失真,就好像我們的手機一樣聲音有失真,都是在一個控制範圍內,慢慢習慣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溼氣重上火怎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