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T星辰1
-
2 # 屈建雲397
文字是我們人類語言的外顯和思維存在的依據。同樣是屬於語言範疇中的數字,卻是讓我們人類更精確的認識世界和探索未知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科學現象”並不是已經存在但又無法解釋的行為,而是建立在極少數人已知的數字基礎之上(且並不為絕大多數人認知)的思維表現。
一旦某些所謂的“科學現象”被諸步應用到實際操作當中並被事實證明,那麼,我們這些個“絕大多數的人們”,才會把人家的“科學現象”,當做神蹟般的推崇備至,乃之頂禮膜拜開了。
至於在該“科學現象”的事實沒有被證明之前的一切,我們這些個“絕大多數者們”卻是怎麼也不想或不願提起的了……
如數家珍的拿出別人曾經的成就來彰顯自己當下的“聰明才智”,呵呵……
-
3 # 瓜瓜奇譚
記得以前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給我們講我一個有關圓周率的故事。
在法國有個數學家,名字叫蒲豐。有一天他用小針,和一張鋪在桌面上的一張大白紙,做了一個實驗。首先將白紙畫上等距離的平行線,然後又將準備好的針取出。這個實驗有個條件需要滿足,就是小針的長度是之前畫的平行線的長度的一半。然後他要求他的助手將這些小針隨便的往這張紙上拋。
蒲豐說,次數越多越好!蒲豐需要記錄每次拋完後小針與平行線相交的個數。最終助手們一共拋了2215次,小針與平行線相交次數為705次,2215÷705=3.14184397。蒲豐說這這個值是π的近似值,如果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值就越接近圓周率。這就是著名的“蒲豐實驗”。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幾何機率實驗!
蒲豐是幾何機率學的開創者,並以蒲豐投針問題聞名於世,他還首次提出太陽與慧星碰撞產生行星的理論。
-
4 # 地理那些事
做完了物理和化學方面的文章,現在又把數學拿出來做,真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話不多說,先來給出幾個“數學像預言一樣發現科學現象的故事”,如海王星和冥王星就是被“計算”出來的,而伽利略衛星(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的木星的四個大型衛星)的發現,有效的抨擊了“地心說”,對於“日心體系”的確立起了歷史性的作用等等,這些都有數學的“功勞”。
天王星是現代發現的第一顆行星,它是由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用自己設計的大型反射望遠鏡發現的。然而在天王星發現後不久,人們注意到天王星的實際軌道與根據牛頓理論所推知的並不一致,並預測存在一個更遠距離的行星在影響天王星的軌道,終於在1846年9月23日首次觀察到海王星。而冥王星(現為柯伊伯帶中的第一顆矮行星)也是基於同樣原理髮現的。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經濟學等自然科學、應用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等領域均有廣泛的運用,可以說沒有數學的支撐,這些領域是不可能有更深的研究成果。通常情況下,數學被認為是有“工具”的作用,小到平時的加減乘除,大到地球同步衛星軌道的設計以及天文學中關於宇宙各星系大小的計算等等,都離不開數學的工具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因此對事物的研究也越發的深入,對邏輯的嚴密性和推理的精確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了各類新的數學分支,如基礎數學方面的函式論、幾何學等,應用數學方面的統計學、運籌學等,此外還有量子數學等共計25個分支。
回覆列表
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數學家的研究成果遙遙領先於時代。其他科學需要的數學工具往往是數學家幾百年前就發明好的。數學領先於時代的例子數不勝數,略舉一二:1, 牛頓利用微積分計算預言海王星的存在 2, 複數成為電學(電路,電子,自動化)離不開的工具 3,微分幾何是刻畫相對論的工具 4, 密碼學離不開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