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科醫生王東記
-
2 # 張飛杭醫生
你好,
肌張力高需要系統評定後才能得出結論。
需排除因緊張或其他刺激產生的一過性高張,此類高張在去除誘因後即可解除,不認為是病症。
病理性高張一般是中樞損傷後的表現,需有明確的損傷史,如早產,缺血缺氧,病理性黃疸,腦外傷等,同時配合影像學檢查,腦組織有明確的病灶,肢體再表現出高張症狀如拇指內扣,肘關節屈曲,角弓反張等,此種情況為病症,需及時行康復治療,到正規專業的兒童康復科就診。
肌張力高常表現出,上肢肩關節內收,肘、腕關節屈曲,手指屈曲握拳狀,拇指內收;下肢伸直,大腿外展困難,踝關節蹠屈。坐時兩下肢向前伸直困難,站時足尖著地,行走時踮足、剪刀樣步態等。
寶寶肌張力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身體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有極少部分則需要考慮腦癱或者其他疾病因素。首先需要明確肌張力高的原因,大多數寶媽看到的寶寶肌張力高的情況都是從3個月左右時候開始的,這主要是由於在餵養過程中,母乳或牛奶漸漸開始無法滿足寶寶生長髮育所需營養。
簡單點說可以理解為缺鈣,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引起肌張力高的情況,透過骨密度檢測和微量元素檢查就可測出,然後可以在飲食上對應的補充下就可以緩解。
在極少數情況下,寶寶有這樣的症狀是需要注意的,如寶寶站立時踮腳,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將寶寶的腳放平的;還有換尿布時寶寶兩腿張開不到120度的;或是讓寶寶站在大人肚皮或較軟物體上時,寶寶只會直直站著,用腳趾部位下陷的。
這些情況可能並非由單純的缺鈣缺微量元素引起的。寶媽們需要回顧自身懷孕時期是否讓胎兒受過損傷,有無難產早產缺血缺氧的情況,出生後是否有過膽紅素腦病的“病史”,因為這些都是導致腦癱的常見的高危因素,如果具備這些因素需要格外注意。
寶寶肌張力高的治療方法⒈足月寶寶出生時如果沒有缺血、缺氧性腦病、腦出血、低血糖等表現,那寶寶就是單純的肌張力高,與平時鍛鍊不夠,或者肌肉痙攣有關係,家長只要平時在家中給寶寶做好按摩、寶寶被動操,寶寶基本都可以恢復健康;
⒉如果寶寶是因為神經系統受損引起的肌張力高,那就還要在醫生指導下給予高壓氧,就是在一個超過大氣壓的環境中呼吸純氧氣進行治療,或者透過營養腦細胞輸液來治療,緩解寶寶的症狀。家長如果發現寶寶肌張力高時要及早就醫,做到儘早干預、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