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的建陵順序年號--姓名 1、長陵(永樂--朱棣) 2、獻陵(洪熙--朱高熾) 3、景陵(宣德--朱瞻基) 4、裕陵(正統、天順--朱祁鎮) 5、茂陵(成化--朱見深) 6、泰陵(弘治--朱祐樘chengˉ) 7、康陵(正德--朱厚照) 8、永陵(嘉靖--朱厚熜congˉ) 9、昭陵(隆慶--朱載垕houˋ) 10、定陵(萬曆--朱翊yiˋ鈞) 11、慶陵(泰昌--朱常洛) 12、德陵(天啟--朱由校) 13、思陵(宗禎--朱由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第二個皇帝是朱允炆(年號建文),在位四年。朱允炆在“削藩”的過程中,引起了諸王的恐懼和不滿,他的四叔,當時守衛北平的燕王朱棣,遂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兵南下,攻入南京,(史稱“靖難之役”)當時皇宮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個皇帝朱祁鈺,因其兄朱祁鎮皇帝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朱祁鎮被放回,朱祁鈺無歸還皇位之意,而尊其兄為太上皇,加以軟禁。於是朱祁鎮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朱祁鎮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後來成化年間朱見深為朱祁鈺平反,將其墓升格為帝陵,名為景泰陵。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此外,明代還有生前沒有當過皇帝,死後被追尊為帝的,也營建了陵園。朱元璋為其父在安徽建皇陵,為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在江蘇建祖陵;嘉靖皇帝為其父在湖北建顯陵。 總之:明朝十六帝,開國元帝的陵在南京,二帝無陵,七帝陵在玉泉山,昌平有十三陵。另外尊父為帝(沒有真正當過皇帝)的在安徽、江蘇、湖北建有三個陵,因此明朝十六帝,共有18陵
十三陵的建陵順序年號--姓名 1、長陵(永樂--朱棣) 2、獻陵(洪熙--朱高熾) 3、景陵(宣德--朱瞻基) 4、裕陵(正統、天順--朱祁鎮) 5、茂陵(成化--朱見深) 6、泰陵(弘治--朱祐樘chengˉ) 7、康陵(正德--朱厚照) 8、永陵(嘉靖--朱厚熜congˉ) 9、昭陵(隆慶--朱載垕houˋ) 10、定陵(萬曆--朱翊yiˋ鈞) 11、慶陵(泰昌--朱常洛) 12、德陵(天啟--朱由校) 13、思陵(宗禎--朱由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 第二個皇帝是朱允炆(年號建文),在位四年。朱允炆在“削藩”的過程中,引起了諸王的恐懼和不滿,他的四叔,當時守衛北平的燕王朱棣,遂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兵南下,攻入南京,(史稱“靖難之役”)當時皇宮起火,建文帝不知去向。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個皇帝朱祁鈺,因其兄朱祁鎮皇帝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朱祁鎮被放回,朱祁鈺無歸還皇位之意,而尊其兄為太上皇,加以軟禁。於是朱祁鎮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朱祁鎮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分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後來成化年間朱見深為朱祁鈺平反,將其墓升格為帝陵,名為景泰陵。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此外,明代還有生前沒有當過皇帝,死後被追尊為帝的,也營建了陵園。朱元璋為其父在安徽建皇陵,為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在江蘇建祖陵;嘉靖皇帝為其父在湖北建顯陵。 總之:明朝十六帝,開國元帝的陵在南京,二帝無陵,七帝陵在玉泉山,昌平有十三陵。另外尊父為帝(沒有真正當過皇帝)的在安徽、江蘇、湖北建有三個陵,因此明朝十六帝,共有18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