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務新觀察
-
2 # 三人聚眾
不能,你想獲得較高的收益購買了理財產品,那麼就說明願意接受並承擔相應的風險。風險與收益總成正比,天上並不會掉餡餅,理財虧錢只能自己承擔。
但是,如果你購買的是銀行理財(銀行自產自銷產品),沒有在產品風險承受能力評測、風險警示函和受託管理合同上簽字,而是大堂經理一手操辦,那麼這屬於銀行銷售的合規性問題,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索賠的。
反之,如果你在上述等等檔案中籤字,那麼就說明你已知相應的風險,並願意承擔風險,盈虧由投資者自行承擔,哪怕是存款存成保險。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一般情況下,在銀行營業廳銷售的理財產品只要投資者持有到期,一般都不會發生本金虧損,哪怕是保險理財。因為銀行營業廳裡主動推銷的理財產品通常為低風險或中低風險理財產品,而該類理財產品非發生極端情況(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幾乎不可能發生的虧損。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銀行自產自銷的理財產品,即購買銀行理財,低風險和中低風險起投門檻為1萬和5萬;另一種則是購買手機銀行裡代銷的理財產品,比如證券或保險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低風險或中低風險都為1千,比如支付寶中銷售的定期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主要為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門檻低至1元)。
如果你持有的是低風險和中低風險理財產品,那麼不必過於擔心虧損問題,因為其主要投資標的為優質的債券和貨幣工具,而這兩者本身具有固定的利息收益,同時又因是分散投資,極不可能導致本金虧損。
而如果是投資中風險及以上風險型別理財產品,那麼對一般銀行儲蓄使用者(保守型和謹慎型投資者)來說過不了風險承受能力評測,也就不可能購買可投資權益的中風險及以上風險型別理財產品,
因此,題文僅是一種假設,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遇到的。而即使購買了低風險或中低風險,一般也不會虧損,也就不存在賠償問題。要麼你接受了中風險及以上風險,風險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盈虧自負。
回覆列表
這種事很常見的,投資理財產品必定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在資管新規實施後,所有理財產品都不再保本,打破剛兌走向淨值化是大勢所趨。
過去監管不嚴的時候,各大商業銀行為了盈利而忽悠客戶購買代銷的保險理財產品,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減少了。但對於銀行理財產品而言還是很多的。
如果你原本打算存入銀行定期存款,但銀行工作人員向你推薦理財產品,並聲稱可以獲取高於銀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是你自己對高收益+保本的預期太高,也太過於信任對方所致。
近年來有不少人因為缺乏投資認識,盲目輕信而陷入“高收益+保本”理財的陷進,說到底是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沒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尤其是對於預期年化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沒有清醒認識。
如果確實是被忽悠了,那你除非能蒐集到相關錄音證據,才可以去當地銀保監局投訴,否則就只有自認倒黴。何況你購買的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而非代銷保險產品,那就很難投訴。畢竟所有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是有備案的,不存在產品問題。投資出現虧損,銀行並不會承擔責任。這恰恰是普通投資者必須要轉變理財觀念,再也不是過去那樣將錢交給銀行,就可以做甩手掌櫃的時代。
最後,提醒所有普通投資者,如果你屬於穩健型的就不要貪圖高收益理財產品,因為高收益高風險。還是老老實實地存入銀行定期存款,而且目前不少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並不低,就像億聯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達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