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稻麥巴巴

    目前流行的農諺,多是老一輩農民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總結出來的 對現在農事活動仍然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但睡著氣候的不斷升高,還有作物品種、肥料、管理模式不斷改變,有些諺語已經不能作為指導現代農業生產的依據。以豫南為例,今年寒露節氣在10月8日,如果豫南農民在10月8日播種小麥,小麥就可能冬前就出現旺長,不能安全越冬。無論何種諺語,它是一個時段反映,它的使用是有時間限制的。

  • 2 # 星哥說農

    農村諺語多是古人長期生產勞動得出的實踐經驗,這些諺語對當今的社會生產活動仍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以往沒有天氣預報,為了獲得好的糧食收成,農人就發明了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比如這句俗語‘’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這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秋分、霜降、寒露均是二十四節氣,今年的秋分節氣是陽曆9月22日,霜降是陽曆10月23日,寒露是陽曆10月8日,秋分的意思是把秋天平分,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結束,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寒露是天氣由涼變寒的標誌,所以這句話是說種植冬小麥,秋分時有點早,霜降有點晚,而寒露正是種植冬小麥的最佳時間。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勢複雜氣候多變,每個地區同一時間溫度也不同,在我們黃淮海地區,這裡的天氣轉冷較慢,一般寒露節氣時氣溫多在15℃徘徊,而冬小麥適播溫度為3—5日平均氣溫15-18度,所以這句俗語在我們安徽、河南、山東地區還是比較貼切的,但是近年受溫室效應的影響,提前變暖了許多,一般播種冬小麥趕在霜降前幾天,且適當晚播,可以增強小麥抗寒能力,後期小麥莖稈粗壯,抗倒伏,穗粒飽滿,產量高。

    而對於黃淮海以北的地區,這個俗語就變成‘’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意思是說白露時播種有點早,寒露播種有點晚,而秋分正是小麥播種的最佳時間,因為北部地區天氣轉寒較早,到了霜降節氣溫度基本低於10℃了,所以秋分播種最當時,不過適當晚播可以抵禦近年來的倒春寒,所以農村俗語因地區不同,小麥播種時間略有差別,但是絕大部分地區均在寒露前後幾天。

    總之,農村俗語‘’’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是農人總結播種小麥生產經驗,但中國幅員遼闊,氣候複雜,播種小麥的時間略有不同,類似還有‘’麥收三月雨,麥怕三月寒‘’、‘’寒露種菜,霜降種麥‘’,這些諺語到了今天仍然適用。

  • 3 # 農村威哥962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這句諺語是農民總結出來的種地經驗,但在以前不是這樣,在以前都是秋分過後就會,把小麥種植上,為什麼現在種植小麥要到寒露哪?

    小麥屬於半冬性植物,要經過嚴寒的天氣,到來年的時候才能茁壯的成長,方可結籽成粒,要經過嚴寒天氣,就要在冬天到來前控制小麥的生長,防止後期出現凍害的現象,那什麼時間種植小麥哪?

    隨著溫度的上升,小麥種植的時間也在不斷的向後推遲,(因為溫度過高小麥生長就會旺盛),老人就會根據溫度的上升總結,節氣往後推遲。

    其實老人總結的這些諺語,也是根據時間段來總結的,並不是一成不變,不能永遠使用,隨著溫度的上升也會變,還可以說成是地域性的諺語,因為南北溫度差異過大。

    比方今年10.8號寒露是種植小麥的時候,可今年像我們這邊還有寒露還是二十多度的天氣,當然不能去種植小麥,不然連續的熱天會造成小麥的旺漲,如果年後出現倒春寒天氣,小麥勢必會造成減產。

    實際最科學的種植要根據溫度,這樣是最合適不過的,小麥種植最佳溫度在,18度左右,但並不是說農村諺語不對,只是這些諺語也有時效性,每年的溫度都不相等,大家感覺農村的諺語怎麼樣?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友誼天長地久”的古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