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讀《太陽吟》

    或許視覺和聽覺是相通的吧,乍看標題耳邊立刻響起的是《我的太陽》。恢弘奔放的快節奏和演唱者的激情澎湃是我對這首歌的印象,雖然聽不懂,但我知道那是在對心目中的神做最虔誠的膜拜。不過也只有聞一多這樣的大家能夠完成如此盛大的詩篇,正如需要三大男高音齊心協力地演唱,好歌才能唱出氣勢。

    讀著這首詩更像是聆聽月下流水的潺潺聲,每一個華麗的字句沒有一點雕琢之感,像音符般涓涓流淌,讓人沉醉於行雲流水的酣暢韻律中,聞一多深諳的音樂美便在於此吧。再多的評論彷彿都是多餘,只會更增班門弄斧給人的反感,不如帶著欣賞的眼光解讀大師的目光。

    太陽,我們每天都在看。聞一多卻把太陽看得如此之深,太陽是他傾訴的物件而不是歌頌的物件,這樣的大手筆頗令人驚歎。其二,身居國外的他竟以“故鄉”一詞隱喻祖國,這是何等的胸懷若谷。當然,你會說這是遠在異國他鄉的遊子共有的鄉愁,但一般想法或許是先產生對祖國的思念,再懷念家鄉的小山小水,而他則反其道而行,“中國”隻字未提,讓人誤以為他是在想念家鄉,實際在他心中已有個更大的家鄉,這個家鄉不分彼此,叫做中國。其三,思鄉是詩的主題,但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誰不用“明月”之類的詞彙當作抒情的意象?而他求選中了傷感詞彙的對立面“太陽”,正體現了他的豁達與坦然。

    其四,借太陽作道具一用,來反射內心的思念,抒發對千里之外的故鄉的遙想,可謂別出心裁,其實這種形式他已不是第一個嘗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也有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隋君直到夜郎西。”和他的寄思念與太陽相呼應,一位是中國的詩仙,一位是中國近代文學的先驅者,彷彿是一次跨越時空的相遇,兩人的目光和愁懷不約而同地向天上排遣,我記得餘秋雨,另一位大文豪,曾在《行者無疆》中描述過自己站在南極圈遙對南方的星星對十五年前同樣看星星的自己說“我走完了”。三人雖不在同一時代,但意識中有著共鳴,一個是對友人,一個是對家鄉,一個是對過去,三人的目光馳騁於時間和空間,那樣深邃,是智者的眼神。

    結尾說“我的家鄉不在地下乃在天上。”一句則又把情感昇華到極致。地下是實實在在的家鄉,但聞一多生活在精神世界裡的家鄉是崇高的,也只有與太陽相提並論才不失其地位。這或許是對祖國最好的讚美,《太陽吟》不愧是華夏兒女幾千年思鄉之絕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玫瑰花和桂花一起泡茶喝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