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知社

    文|小河對岸

    秦以後的朝代與割據政權,多襲用先秦的國名為號,如魏晉宋齊梁陳等等。而作為先秦時期的三個朝代的國號--夏商周,“夏”與“周”都頗受後世青睞。如東晉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隋末,竇建德建立的夏政權;北宋時期,党項人李元昊建立的大夏。南北朝時期,宇文氏建立的大周;武則天稱帝時,改國號為國;五代時期,郭威建立的大周;元朝末年,張士誠建立的大周;滿清時期,吳三桂亦定國號為周等等,皆是以夏或周為國號。但為何“商”卻很少被採用呢?

    其一,古時候常以所據地盤或國都的所在地為國名。如商王朝的前期頻繁遷都,至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才穩定下來。故而,商王朝也稱“殷”或“殷商”。戰國時魏惠王遷都於大梁,自此魏國也被稱為梁國(孟子見梁惠王即源於此);南韓攻滅鄭國之後,遷都於新鄭,南韓也被稱為鄭國等等;

    周公平定管蔡之亂,並誅殺紂王之子武庚之後,改封微子啟於宋以奉殷祀。故而,殷、商、宋,實則合流於一。按杜預的《春秋釋地》也寫道: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楚漢之際,項羽封司馬卬為殷王,定都於朝歌;五代十國時期,王延政在建州(今福建南平)稱帝,國號大殷。南北朝時期,劉裕建立的南朝宋;趙匡胤建立的趙宋王朝等等,其實也都蘊含了“商”之國號。

    其二,後世不直接採用“商”之國號,與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的“重農輕商”政策有關。武王伐紂及周公東征之後,商人淪為亡國奴,也沒有了產業,而多從事商業為生,這也是“商人”名稱的來歷。而在中國歷史上,尤其自秦統一天下之後,長期奉行“重農輕商”的政策。民分四等,“士農工商”,商人的政治地位最為低下,飽受歧視與壓制,如漢高祖劉邦時,就曾頒佈商人不得衣錦馳馬、商人及其子孫不得仕宦(當官)的法令;明清時期,商人及其子嗣也不得參加科舉等等。而直接以“商”為國號,顯然與歷史上長期奉行的“重農輕商”政策相悖。

    參考史籍:《史記》等等;

  • 2 # 這些歷史要讀

    因為“商”這個字,發展成了商業、商貿、商賈的意思,顯然不符合國號的用意。

    商朝滅亡後,商朝的遺民們因為擅長經商,因而使得從事貿易活動的人群,被冠以了“商人”這個稱呼。從此,“商”就成了財富的象徵,成了貿易的意思。

    但是自商鞅變法以後,重農抑商的思想開始固化和沉澱。“商”成了被打壓的一環,此後歷代王朝都以農為本,以商為末。如果再以“商”為國號豈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麼。這對於一個以農為本的封建政權而言,顯然不怎麼吉利。

    俗話說:“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所以說,“商”不被沿用,並非是因為歷史久遠(夏周都有就是政權沿用),也並非像韓這樣,因為太渣。實則是因為其代表的意思,最終導致後世不再有政權沿用“商”這個國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有哪些事讓你覺得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