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酬兔說事

    謝謝邀請,快過年了,原先考慮做順風車回去,考慮安全的問題,才決定乘坐大巴回家,要做5個小時的大巴回家,票價在158元左右,希望早點開通高鐵路線這樣就近多了,從2014年開始就說在建高鐵,2016年開通,等到現在還沒有開通,還在修建中,期待明年可以開通,這樣回家可能兩個小時就到了,做大巴到老家城市,然後還要下車轉農村大巴才能到老家,可以重溫舊時的沿途風景

  • 2 # 何三水同學

    我是綠皮火車轉客運車回家。我是在麻城上班的,我要回家到漢川。所以我先坐綠皮火車到武漢,因為動車票買不到,所以只能買綠皮火車到武漢,同理,從武漢到漢川的動車票也沒有,所以只能坐客車會漢川。

    春運,即春節運輸,是中國在農曆春節前後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以春節為中心,共40天左右,每年農曆臘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由國家發改委統一發布,交通運輸部、民航局按此進行專門運輸安排的全國性交通運輸高峰叫做春運。一般意義上的春運, 是指中國大陸的城際交通,不包括中國大陸與香港、澳門和臺灣之間的交通以及國際交通 。

    “春運”一詞最早出現於1980年的《人民日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人員流動限制的放寬,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鄉外出務工、求學。諸多人群集中在春節期間返鄉,形成了堪稱“全球罕見的人口流動”的春運。近30多年來,春運大軍從1億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37億人次,相當於讓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華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華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3 # 枕溪居主

    今年春節我以搭便車的方式回家。我侄兒開車回家時順便捎上我一起回家。父母已經不在了,但家還在,這裡是我幾十年來曾經生活並魂牽夢繞的地方。以前春節回家,我大都是坐公共汽車回家,今年侄兒主動約我和我一起回家,過年了,兄弟家人歡聚一堂,歡歌笑語,其樂融融。

  • 4 # 黑貓哥看電影

    我今年是自駕車回家的,26號早上出發,剛過廣深沿江高速,才發現導航語音不說話,這不,劃掉重來過,錯過了路口,結果走錯了,又繞一圈回來,一直沒弄明白究竟什麼原因沒聲音,只好先用老婆的導航,她匯出的路線跟我的手機不一樣,走的許廣高速,路上堵的一塌糊塗,後來邊走邊弄,重新下載了一個語音包,原來是林志玲的,換了一個男中音的。

    心想今年是比較早回家的吧,結果比以往更堵,在許廣堵了三個小時,其中有一個小時徹底停止沒動,路上親眼看見前面一賓士上下來一婦女,蹲在車門旁邊小便,白白的屁股都露出來了,老婆說你別看,我就扭過頭去,放眼望去,右邊車道一排排的,大部分是男人,都在背對著車道上小便。

    不知道為什麼,在堵的這段路4G訊號也沒有,後來路上一直都堵,服務區加油站更堵,進不去,還好我事先加了滿箱油,感覺BP的油比石化的更耐燒,看了油表,可以開到目的地下高速,以往石化的好像跑不到,油都是92的。

    保險起見,在最後一個服務區加油站加油,等了一個小時,終於加到油,中石油的,不能刷卡,只有中石化的卡,只好現金300,一直開到十一點才到下高速,然後走縣道平安到家,十二點二十了,爸媽都還在等著呢!熱飯熱菜吃下去,舒服!

    經驗:出發前一定要檢查手機導航,車況,滿油,充足睡眠,車上準備充足的的食物,服務區很難進,排隊一定會等的太久。

    現在的私家車是一年比一年更多,所以別抱希望路上不堵!

  • 5 # Crazy0D

    已經有很多年了,過年在加班中度過,抽空回家吃個飯,普通人一個,別說什麼孝敬父母什麼屁話,有那心不用等到過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廳裡掛已故書法家作品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