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哥聊文史

    中醫師承教育是當今社會中醫傳承的主要方式,其培養了大量的中醫優秀人才,促進了中醫藥文化和中醫學術思想傳播,是現代中醫藥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建國以後,中國的中醫師承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鼓勵與引導,國家鼓勵師承教育,並要求各地抓緊繼承老中醫的學術經驗,全國各地相繼制定一些辦法和政策,引發了中醫師承最早的熱潮;第二階段,公辦為主,師承教育有三種形式,即政府舉辦高階師承繼續教育、高等院校中開辦的師承教育探索和中醫醫療機構開辦的師承教育探索;第三階段,規範化資格認證,意味著中醫師承教育走上正軌,不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間,都具有同等的教育資質。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中醫師承教育。因為師承教育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中醫本身就是一個人文色彩濃厚、專業性強、流派繁多的學科,需要醫者窮盡一生去研究它,而在師承教育裡,老師可以將其最精通、最獨到的經驗和見解分享給學生,以“師帶徒”的模式讓中醫文化得到傳承。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部分問題,比如很多師承教育機構的中醫理論知識有待夯實、臨床思維能力有待提高,老師單一、個人經驗色彩濃厚,管理體制不健全、考核機制有待進一步最佳化。

    綜合建議,如果想透過師承教育考個證書,持證上崗,解決溫飽問題,那麼師承教育可以考慮。但如果想在中醫領域有更高的追求,師承班大多數是不靠譜的,畢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真正的有兩把刷子的名中醫大多藏在醫院裡,甚至隱於鄉村山野,自己去拜師可能會更靠譜。

    特別說明,中醫博大精深,同樣的病症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會採取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充滿辯證思維,所以如果只是瞭解了中醫的技術,不能理解中醫思維,那麼將永遠“未見其性,不在門內”,心法就是中醫的思維,思維就是古人怎麼認識天地,自然,人體。古人說的陰陽五行氣化等這些不親近的話語,你能不能真正的理解並運用。如果你擁有心法,其實一個學習班都不用報,很多治療方法,歷代醫家都寫清楚了。

    千萬不要企圖靠學習班和師承班就能學好中醫進入中醫。世上沒有捷徑,學醫之路漫長辛苦,但福德無量。

  • 2 # 中醫專長

    市場現狀: 自2009年開始,繼2013年、2017年,截止目前全國評選出三屆國醫大師共90 人,其中絕大多數國醫大師不對外社交活動,對外社交活動的不超過十人。因 此資源非常稀缺,能提供這方面拜師關係的資源更是極為稀缺。 什麼是國醫大師? 國醫大師是從全國中醫藥系統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藥(包括民族醫藥)人員中 遴選出來的,均為省級名中醫或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同時還要具備品德高尚,獲得社會廣泛讚譽;為發展中醫藥事業作出突出貢獻; 中醫藥理論造詣深厚,學術成就卓越,在全國及行業內具有重大影響;從事中 醫臨床或中藥工作55年以上,在群眾中享有很高聲譽等條件的名醫名家。 拜國醫大師的優勢? 1、師出有名,是國醫大師XXX的徒弟,增強自己的聲譽和名望。 2、與國醫大師進行學術探討,增加自己的知識儲量,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 3、國醫大師人脈資源整合等。

  • 3 # 中域中醫館

    首先你得有一個師父,師父必須是副高及副高以上職稱或十五年以上臨床經驗的中醫執業醫師。

    第一步去公證處確立師承關係認證。

    第二步拿著師承認證去當地衛計委換取師承的那張至關重要的師承認證表。

    第三步分別去當地中醫藥管理局或衛計委,當地政府及老師所處單位扣三個公章。

    最後去衛計委或中醫藥管理局報備。

    然後恭喜你,每週一篇心得,每月一份筆記,三年考取出師資格,你就可以報考執業助理中醫師成為一名中醫大夫了。

  • 4 # 30年前稱龍少爺

    我老爹是中醫,12歲跟伯伯學醫(主要背湯頭,瞭解藥性),14歲到藥店學徒跟掌堂師傅學醫並且學制藥,每年回老家跟伯伯交流,27歲到外遊歷,跟江西二個老人(二兄弟,原清宮御醫)學放麻診和天花(到一個村寨,找有錢人家小孩還沒有出天花、麻診的給放天花、麻診苗,出完後產生抗體),一學8年,到36歲開始單獨行醫,學了整整24年;在治天花、麻診上我老爹說救不活的還沒有人被救活過;老爹說能救的沒死過。但他老人家有句口頭禪,郎中是閻王與病人中的中人,沒有什麼病都能治好的醫生,也沒有無藥可治的病,同樣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的無法救,有的卻很簡單,因人而異。解放後老爹在醫院上了幾年班,受不了拘束辭職了,一直搞單幹,到79年走了,一生沒帶徒弟,有幾個喊師傅的,但也沒怎麼認真,所以也算不上徒弟,主要原因是他認為學醫太苦,再有中藥藥性變化很大,難以掌握;因為藥性與產地、採收季節、生長年限、炮製方法等等都有關係,上世紀60、70年代推廣赤腳醫生,把這些東西搞亂了,後來他給人處方後常常要病人撿來的藥給他看看,否則還不放心。他老人家留下的處方存根有近千本,可惜85年小鎮失火燒了。(從50年代開始,到醫院買處方籤,一本3毛錢,100張,一個月4到5本,處張方1毛5分錢,我們小鎮唯一的個體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半的孩子有沒有上早教班的必要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