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41944594393

    奧卡姆剃刀原理是由14的世紀哲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一個原理。 這個原理是告誡人們“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後來以一種更為廣泛的形式為人們所知,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有時為了顯示其權威性,人們也使用它原始的拉丁文形式: Numquam ponenda est pluralitas sine necessitate.(避重趨輕) Pluralitas non est ponenda sine necessitate.(避繁逐簡) Frustra fit per plura quod potest fieri per pauciora.(以簡御繁) 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避虛就實) 在影視作品中,朱迪·福斯特主演的科幻片《超時空接觸》中提到奧卡姆剃刀,影片講述的是信仰問題,科學是否也是一種信仰。答案是否定的,人的思維可為多元的,可客觀論證確是一元的,客觀真理只有一個,反之卻變幻莫測。 在哲學領域,邏輯經驗主義的要義也是人類認識的“思維的經濟性”,思維是用最經濟的方式來思考和表達客觀世界,因果性只是思維的一種節約方式,物理學的公式也是這種經濟性的具體實現,而形而上學的體系是無法證實的同語反覆,形而上學體系的關鍵是不要自相矛盾,在邏輯經驗主義裡,形而上學被剔除出哲學。 在管理學領域,重要的事實是百人法則,即很多國際集團公司的總部不超過100名職員,這種人少高效率的組織結構,不能排除根植於西方文化領域中的奧卡姆剃刀作用。 在語言學領域,語言表達的是事實還是情感,或者是毫無意義,而科學或哲學的命題一定要是關於事實的命題,才具有實證的意義,當然關於情感的表達屬於文學和美學範疇。

  • 2 # lanfengz3

    奧卡姆剃刀原理(Ockham"s Razor)是由14的世紀哲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一個原理。

    這個原理是告誡人們“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後來以一種更為廣泛的形式為人們所知,即“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一.奧卡姆剃刀在科學上的應用

    對於科學家,奧卡姆剃刀原理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表述形式:當你有兩個處於競爭地位的理論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那麼簡單的那個更好。

    這一表述也有一種更為常見的強形式:如果你有兩個原理,它們都能解釋觀測到的事實,那麼你應該使用簡單的那個,直到發現更多的證據。對於現象最簡單的解釋往往比較複雜的解釋更正確。如果你有兩個類似的解決方案,選擇最簡單的。需要最少假設的解釋最有可能是正確的。或者以這種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現:讓事情保持簡單!

    注意到這個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強的。嚴格的說,它們應該被稱為吝嗇定律,或者稱為樸素原則。最開始的時候我們使用奧卡姆剃刀區分能夠做出相似結論的理論。現在我們試圖選擇做出不同結論的理論。這不是奧卡姆剃刀的本意。我們不用檢驗這些結論嗎?顯然最終不是這樣,除非我們處於理論的早期階段,並且還沒有為實驗做好準備。我們只是為理論的發展尋求一種指導。

    這個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亞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選擇最短的道路”。亞里士多德在相信實驗和觀測並無必要上走得太遠。樸素原理是一個啟發式的經驗規則,但是有些人引用它,彷彿它是一條物理學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學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學和心理學中就不是特別好,這些領域中的事務往往比你想象的還要複雜。或許引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要勝過引用奧卡姆剃刀:“天地之大, 赫瑞修, 比你所能夢想到的多出更多”

    許多科學家接受或者(獨立的)提出了奧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萊布尼茲的“不可觀測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頓提出的一個原則: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釋自然事物的特性,則我們不應當接受比這更多的原因。

    奧卡姆剃刀以結果為導向,始終追尋高效簡潔的方法,600多年來,這一原理在科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奧卡姆剃刀已經成為重要的科學思維理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始皇兵馬俑的來歷,兵馬俑為什麼很多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