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念家山
-
2 # 歷史帶鹽人
曹操,東漢末年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在中國當今的影視化作品中,曹操的形象都是以“奸雄”出現。其歷史評價譭譽參半,褒貶不一。
在日本,曹操卻是一個極受尊崇的歷史人物。
幾千年來,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近現代,日本國內掀起了三國熱。從天皇到平民,狂熱時期,甚至是出現人手一本的境況。對於三華人物、故事,日本人都比較熟悉。
在日本人看來,中國的三國時期與日本的戰國時期極為相像,而曹操與日本歷史上的織田信長有類似的人生經歷,其與漢室政權的形式又有點像日本德川幕府和天皇間的關係。
作為一位東漢末年的軍閥,曹操用盡一生的奮鬥,從弱小到強大,最終統一中國北方。雖然其為成功不擇手段的方式為後世詬病,但在日本人看來,其“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用人方式,推出九品中正制,甚至於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造果酒法對後世影響都足以掩蓋其所有的汙點。曹操強人的印記無不契合日本人崇尚強人的情懷。
在日本,幾乎沒有關於曹操的負面評價。更有甚者,有些狂熱的曹操迷,直接認為曹操就是日本人。
-
3 # 張峰149764346
三國時期,群雄角逐,劉備靠著諸葛亮稱帝,孫權仗著周俞獨霸一方,維獨曹操靠自已的能力,一比四,同四人周旋,最終保住了國土贏得了勝利,就是這樣一位提起筆桿子能文,上馬善武的能人,被華人世世代代罵為白眼狼,維獨有偶,日本人對他情有獨終,大加讚賞。
這其中的原因有。
一,日本是個吃硬不吃軟的國家,崇拜硬漢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俄把他滅了,他還舔不知恥的認賊作父,心幹情願做美帝的小弟,在侵華戰爭中,三光政策把華人害殘了,不賠禮,不道欠,這是日本人尊崇曹操的理由之一。
二,中國古代習武之人最講究忠,義,忠是忠於皇帝忠於自己的上司,義是為朋友兩肋插刀,關雲長是忠義的化身,讓華人神化供奉著。曹操對一個敵營裡的將領都能不計前嫌敬如上賓,怎麼不會讓人心服口服,而日本人幾千年追隨中國文化,對忠義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天皇上千年之今不倒臺,就是忠義的結果,這樣看來日本人崇拜曹操就順禮成章了。
-
4 # 滄海話史
日本人是妥妥的三國迷,最喜愛的人物是曹操和諸葛亮。
但日本人看的既不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也不是陳壽的《三國志》,而是暢銷書作家吉川英治透過改編《三國演義》而來的小說《三國志》。這本書大賣了1500萬冊,日本史上銷量第一。筆者也讀過,跟羅貫中比起來,已經完全是天馬行空的另外一種寫法了。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曹操?這個有點眾說紛紜。應該說,在上世紀80年代前,諸葛亮的人氣在日本似乎更高一些,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寫到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就結篇了,體現了諸葛亮的人物重要性。還有一位著名詩人土井晚翠寫了歌頌諸葛亮的《星落秋風五丈原》詩歌,這篇長詩比白居易的《長恨歌》還要長几倍,絕對史詩級的,寫了諸葛亮的一生,詩意悲涼壯闊,讀之令人淚下,在日本有廣泛深遠的影響力。
後來,隨著社會思潮的不斷演變,人們對歷史人物的感情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日本人逐漸更喜歡曹操。前幾年,日本電視臺對“最喜歡的亞洲歷史人物進行評選”,結果曹操榮登第四,諸葛亮第九。
日本人喜愛曹操,不僅敬佩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還因為他做派務實,有膽略,有氣魄,是非常有個性的人物。日本開發的《三國志》系列經典遊戲中,把曹操的綜合實力設定成了第一位。
曹操這樣亦正亦邪有魅力的人物,在日本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大概出於這一原因,成為兩華人民共同關注的人物,也被一些人所追捧。
回覆列表
二,日本人的性格問題。日本人做事比較刻板,不太知道變通,而且恪於道德,往往心裡所想不敢表現出來,形成內外兩種截然相反的分裂人格。曹操的性格卻正好相反,他敢於推陳出新,言行一致,做別人想做而不敢做之事,說旁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他能力極強,遇事隨機應變,絕不墨守成規,而且做事狠辣,果決,絕不拖泥帶水,這樣的人,正好是日本人想成為卻永遠變不成的那類人。他們推崇自己想做的人,當然無可厚非。
三,日本人十分推崇日本歷史上的織田信長。而曹操在人生軌跡,智謀韜略,為人處世方面恰恰和這位信長仁兄十分相似,因此日本人連他也一併奉為偶像。
四,日本人所看到的三國和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有所出入。日版三國志與我們的三國演義不同,它是日本人在翻譯過程中進行增刪改版的,以曹魏勢力為中心,有別於我們的尊劉崇漢的價值觀,所以日本人在看書時以曹魏為第一視角,把曹魏的是非觀當作全書的是非觀也就十分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