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愛歷史大講堂
-
2 # 金十七讀歷史
事後諸葛亮一回。宋真宗一生中最大的選擇就是在澶州城下與遼和談,放棄了對幽雲十六州的訴求,改變了北宋一代的戰略取向。本文就以這一段歷史作一個設想。
(宋真宗趙恆,968–1022,宋太宗之子,北宋第三位皇帝)
一、宋真宗面臨的形勢
在宋太祖時,面對群雄割據的局面,採用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完成了對中原和南方的統一。經宋太宗到宋真宗。這一戰略並沒有調整,但是實際情況已經發生變化了。在澶淵之盟前,北宋對北邊和西北同時面臨挑戰。北邊是遼,西北是尚未建國的党項人。
(澶淵之盟,北宋放棄了對幽雲十六州的訴求,換取了宋遼之間百年和平,也奠定了北宋百年間的對外戰略)
二、西和北進,目標是收復幽雲十六州
如果我是宋真宗,我會調整對党項和遼的政策。簡單來講,四個字:西和北進。
先看西和。“和”的內涵是給西夏(當時党項尚未建國,為閱讀方便,本文都稱其為西夏)相當的經濟利益,包括高價收購党項皮毛、馬匹甚至是直接補貼。目的是引導西夏去騷擾進攻遼,在西夏與遼鬥爭時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為達到這一目的,甚至可以應允西夏一定的政治要求,例如承認他的獨立,但名義上要承認宋的宗主地位。和的前提是在宋夏邊境,平時軍屯,戰時實行堅壁清野,使西夏明白:與宋戰爭,收益遠遠比不上和平。
(北宋與遼和西夏的對峙)
再看北進,其涵義是對遼實行積極進攻。目標是收復幽雲十六州。有三條。一曰築城,在宋遼邊境廣為築造軍事城堡,既可以做為抗遼南下的前沿,又可作為對遼持續騷擾的基地。二曰遊擊,築城之後,持續派精幹入幽雲十六州發動襲擊,同時動員當地漢族居民南遷或者抗遼,動搖遼在幽雲十六州的統治。三曰蓄積。指內政上積聚力量,為將來對遼決戰做好準備。主要做好以下幾點,鼓勵發展生產,發展海外貿易,積累經濟實力;實行馬政,鼓勵民間養馬,建立騎兵。
這一戰略堅持5至10年,即可與西夏相約,同時發動對遼決戰,最終收復幽雲十六州。
三,北和西進,目標是滅掉西夏
如果可以一戰而下幽雲,則應尋求對遼的和平。一方面與遼互市,供應遼需要的各種物資,使遼沒有南下的必要;和平必須用強大的武力為保障,所以要在新的宋遼邊境駐紮重兵,繼續向遼展示肌肉,讓遼知道南下要付出的代價。
(西夏,中國歷史上的神秘王朝)
與此同時,對西夏採取攻勢,以滅國為目標。首先,停止對西夏的經濟賄賂政策,對其實行全面的經濟制裁,堅壁清野。其次,對西夏進行經濟削弱同時,對吐番和西域其他政權示好,實行遠交近攻。再次,大軍進剿,一鼓而下,掃清西北。
回覆列表
西域是養馬之地,漢唐得之,與胡決戰漠北,唐安史之亂後,失去與西域聯絡,安西都護府堅持不久也失去了。所以,真宗應該穩住遼國經營西域。奪回河西才能發展騎兵,才能轉守為攻。還有,北宋重文抑武過於嚴重,漢唐皆為文武全才,君子習六藝才能重振尚武之風。有軍功者出將入相,才能挽回宋以來的文官如范仲淹拉到戰場作戰的惡習。後周北伐已經證明遼國並沒有想象中的難以取勝,改變策略,給予武將一定的軍事決策權,不要造成唐中期軍事,經濟,人事三種權利全部給足的局面,就可以掌控住武將為朝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