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29073110426
-
2 # 使用者1788346970835
“愁”字,將愁字拆為心、秋兩字,表達離情別緒似蕭瑟的秋風。
原文:《唐多令·惜別》宋 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意思為:
怎樣合成一個“愁”,是離別之人的心上加個秋。縱然是秋雨停歇之後,風吹芭蕉的葉片,也吹出冷氣颼颼。別人都說是晚涼時的天氣最好,可是我卻害怕登上高樓,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憂愁。
往昔的種種情事好像夢境一樣去悠悠,就像是花飛花謝,就像是滾滾的煙波般向東奔流。群群的燕子已經飛回南方的故鄉,只有我這遊子還在異地停留。絲絲垂柳不能繫住她的裙帶,卻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這首詞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此詞反映了作者飄泊生涯中的失意情懷。
詞的上闋是就眼前之景抒發離別之愁;下闋拓寬一步,展示自己的心靈背景和深層意緒,把與友人的惜別賦予了較深層的內涵,表現了詞人命筆時的複雜心情和離別之際的紛紛意緒。
擴充套件資料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
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在詞的創作上,吳文英主要師承周邦彥,重視格律,重視聲情,講究修辭,善於用典。
沈義父曾把他的詞法概括為四點:一是協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煉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對狂放。這一藝術風格決定了“夢窗詞”難以反映重大主題,而多濃豔芬菲的詞境,這也是南宋婉約詞派的共同特點。
但在表現手法上,“夢窗詞”具有打破傳統的層次結構方式、轉換自由、跳躍性強、現實與想象雜糅的特點。
參考資料:
【轉帖:】 當收穫完了的時候,往往這時就到了場光地淨,天也變冷的時候了。收成也有好有壞,看到這一年的收成,再想想冬天要怎麼過,明年還有沒有種子,等等。這個時候,往往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是要發愁的,愁這下一步,人不能只管眼前的利益,要有所慮。所以造了“愁”字表達心情,並提醒自己要遠慮。 “愀”字讀音為“qiǎo”,心在旁邊成了豎心(忄),嚴格的來講它與“愁”字沒有什麼不同,也是這樣的一種心情一一發愁。“愀”字更側重於臉色不好,指面容顯得憂愁、憔悴的樣子。 ——摘錄於“華福文教育”之“漢字宮”。 PS: 我個人,更喜歡聯想到 《醜奴兒》(作者: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翻譯:】 我年紀輕輕時,尚不理解人生之愁,卻自以為身在愁中,寫詩作賦,訴說苦惱。 現在,我終於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悲愁,卻不知道應該怎麼表達了,想說也無從說起,只好長嘆一聲,嘆這秋之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