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育產業生態圈
-
2 # 土嚎1
謝邀,高強度運動對身體好嗎?我說幾點: 人由於年齡大了,身體各方面均出現衰老現象。因血管管壁彈性減退/硬化,如果側支迴圈沒有及時建立,易出現心腦疾病。因老年人膝關節的各種結構逐漸退化,韌帶松馳/柔韌性減退/關節軟骨變薄/半月板彈性下降,負載能力下降。過強度運動可以造成心腦疾病和膝關節(半月板受傷/滑膜炎)。不少專家提出,即使是慢跑也對老年人損傷更大,所以老年人不能高強度運動。
-
3 # 運動醫學楊渝平大夫
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或者身邊人見到由於不服老發生問題的情況,在我們的門診也能經常看到這類老年人。我個人的經驗,奉勸大家,尤其是大多數的老年人還是要服老的。人不服老會出現太多的問題。
其實,我們家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啊,一個是我的一個老奶奶她就不服老,然後有一次,跨越一個相當於是個臺階的東西,她要想跨過去,她以為她以往的經驗認為他是能跨過去的,但是她明顯是過了一些年都沒有做這樣動作了,光憑她的自身感覺覺得她還行,邁腿沒跨好,就這麼一下子就摔倒了,等她覺得能力不夠了,跨不過去了,已經晚了,然後當時就摔了一個股骨骨折,還做了手術,結果用了大概半年時間才恢復。 還有一次呢,也是我那個老奶奶然後在院子裡散步的時候,突然呢,颳了一陣風,那天刮的風確實比較大,他就因為沒有拄柺棍兒她一下倒在旁邊了,然後還就撞在牆上了,結果。撞成胳膊,這我們醫學上就叫肱骨哈,肱骨就是胳膊這個大臂的是上段的骨折。所幸的事,後來沒需要做手術,但也恢復了接近半年的時間。這樣例子比比皆是,因為老年人的好多技能都下降了,要做自己適合自己的運動可能會好一些,千萬不能逞能,這樣才可以延年益壽。
-
4 # 天邦金魚
有害無益/老年人身體已經退化了丿高強度運動,會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嚴重的危及生命/合理運動/延年益壽O
-
5 # 彭城漢風
首先必須搞清什麼是老年人。當然國家以年齡65歲為界限,滿65歲及以上年齡的為老年人。但是,單純用年齡來衡量一個人老不老,是不科學的。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六七十歲的人,其身體健康狀況比一些中年人還好。他們的生理指標,如血壓,心律,身體的柔韌性,體重等。明顯好與年輕人。我為他們總結了一下。1、心態好。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一些煩心事就不會太糾結,會及時放下。2、關注健康。他們一但身體有不適,就會看醫生,就會在同伴間傳遞應對病痛的方法。他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養病如養虎。意思是,小病養成大病會要命。小虎養大了會傷人。3、堅持鍛鍊身體。每天清晨,或傍晚,在社群建的體育器械場地,所能看到的在鍛鍊身體的人群幾乎全是老人。一些六十多歲的人還能在單杆,雙杆上玩出花來,讓人不得不佩服。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單杆上做引體向上,一氣能做三十多個。對於這樣的老人來說什麼可以被視作高強度的鍛鍊?4、適合老年人的運動量:當每天早晨起床時感覺身體疲憊,這說明你前一天的運動過量了!要適當調整運動專案或減少運動量。當你早晨起床後,神清氣爽活力十足。這說明你的運動量是合適的。也可增加些運動。也就是說,無論老年人參加什麼體育運動,其運動量的掌握,就在於第二天早晨不感到累。這就是最適合老年人個體的運動量標準。
-
6 # 一抹斜陽s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什麼叫不服老?什麼叫高強度運動?什麼是老年人?前幾天在電視裡看到一個老人,好像是快90了吧,他身體柔韌性簡直是,沒見過有那麼好的,包括年輕人,他說他是從80歲才開始練的。我自認,身體的柔韌性,已經是很好的了,但是跟他沒法比。你認為的所謂高強度運動,有許多在很多老年人看來並不算,因為他們是長期堅持鍛鍊的。
-
7 # 睿智晚風o
肯定的說不好。老年人不服老,表現在心態上,對生活渴望值不能太高。人象一臺機器一樣,執行幾十年後的狀況,可想而知。一時的高強度運動問題不大。通常情況下,大夫不主張高強度運動。
 ̄,老齡已後骨質疏鬆,退化。所能承受的力有限,超出這個力,容易發生意外。身體條件好的,沒有基礎疾病的,適當提高運動量無可厚非。
二,有原發性疾病的,切忌高強度運動。有一同齡人,患頸椎病。結果他不服老,不服病,設定目標,大運動量訓煉。造成的後果是恐怖的,頸椎壓迫神經,出不了氣走不了路。幸搶救急時,人是保住了,病是得定了。神經一旦受損,不好恢復。
三,老年人適合慢節奏,勞動,活動,必須慢行慢走,輕提輕放。不比年輕人,到什麼時侯說什麼話。不服氣吃虧的是自己,不能看宣傳,老年後煉出多少塊腹肌。畢竟那是少數,或是那些人,年輕時有基礎。生活中大多數老齡人,沒有那些基礎。尊循養生規律,量力而行。高強度運動對老年人而言有風險。為減少損傷,保重身體,建議打太極,打座,冥想,釣魚,書畫,是最好選擇。
-
8 # 雲中飛38
我以我的體會回答這個問題。我已經超過65歲了,可以說是個老年人了。從年輕到現在一直愛運動,見到我的同事朋友也說我比實際年齡要小,坐公交車很少有主動給我讓座的。我每天早起都要鍛鍊一兩個小時,或許我和同齡人有點身體上的優勢,但是畢竟是歲月不饒人。最有感覺還是今年大不如去年,運動後比過去的疲勞感加重了。所以想在這裡說的是,不服老是心理上的,實際上你就是老了。看到有些老年人不顧自己的年齡及身體狀況,在鍛鍊的時候做些大幅度的動作真替他們擔心。也親眼看到老年人做大幅度動作摔傷的實際情況。所以還是勸老年人實際一些,不要拿過去我曾經怎樣怎樣能行說事,你必須認識到你現在沒有過去的輝煌了。你要做到心理不服老,實際上要認識到就是老了,適可而止吧!
-
9 # 溫一壺月光呵呵
任何事情都要客觀,辯證,一分為二的去看。首先要界定屬於老人的年齡,然後是進入這個年齡的老人的實際身體素質。有些人年齡未老,身體已經弱不禁風,而有些七八十歲依然老當益壯雄風尤在。有些人年輕的時候就是運動健將,或者一直保持運動的習慣,進入老齡後身體素質非常好,沒有常見的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當然可以保持適合他自身條件的相對高強度運動,如果他不運動反而會不舒服。而相對那些年輕和中年時從來不運動,身體素質也不是很好,高強度運動顯然是不合適的,可以選擇一般的有氧運動來逐步增強體質,同時讓身體各機能逐步適應運動,然後才可以稍微增強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一句話,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因為目的是為了養身和健康,而非炫耀!
-
10 # 老虎健身208
因人而異!人類的個體差異要遠遠大於年齡差異! 同樣的運動,對某些人來說是高強度運動,而對另外一些人就是熱身而已! 所以,運動要首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然後根據實際狀況來制定訓練計劃。無非‘’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而已。
-
11 # 盧木鐸
老年人不適合做高強度運動,有個老人愛扳樹,一次把一棵樹扳斷,造成內傷,老頭死於乳腺癌,令人嘆息!還有個老人,愛壓腿,她把腳抬起,身體幾乎壓成直線,還愛用腰撞樹,路人一片驚歎聲!然而五,六十歲竟死於癱瘓,令人希噓!因此,我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做高強度運動,因為你老了!
回覆列表
最近一則影片在網上火了!一位頭髮花白的老奶奶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運球、投籃、防守,一點都不輸年輕人!這位奶奶被網友們封為“籃球奶奶”。
看看這背身的勾手投籃
中距離的出手
還有嫻熟的場邊熱身運球
簡單的三步上籃
除此之外,老奶奶還時不時在球場上發出“好球”“加油”“注意”等,儼然就是球場上的軍師!
“投籃非常準,打球一級棒!”一位經常與老奶奶打球的學生說道,除了下雨,老奶奶幾乎每天下午都會準時出現在籃球場上。
“籃球奶奶”曾是一名籃球教練
這位老奶奶名叫葉瓊英,上個月剛剛過了77歲生日,同學們都叫她“籃球奶奶”。退休前,葉瓊英曾是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公共體育系的系主任。
葉瓊英說,她從1965年就開始教體育,和籃球打了半個多世紀的交道,現在還在教籃球。葉奶奶自豪地說,“我的第一屆學生已經71歲了,最小的才5歲。”
有網友表示,“這才真是真正骨灰級的愛好,籃球的死忠粉,滿滿的正能量!真希望自己到這個年紀,也能有一個骨灰級的運動是自己能每天堅持的,生命在於運動。”
放棄高薪生活選擇回家鄉做貢獻
早在海南中學初中部讀書的時候,葉瓊英就加入了校籃球隊。16歲時,她考上了武漢體育學院,攻讀籃球相關專業,並擔任籃球隊隊長。畢業後她選擇了留校任教。
葉瓊英回憶道,當初學校安排她坐辦公室乾點“輕鬆”的活兒,她一百個不願意,無論如何也要打籃球。“寧願不要工資,也要給孩子們上課。”葉瓊英說,於是,她就一邊做政務工作,一邊教學生打籃球。
1988年海南建省後,葉瓊英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放棄武漢的高薪高職待遇,回瓊執教。
回到海口後,葉瓊英向有關部門自薦到大學校園任教,希望可以繼續從事籃球相關課程。就這樣,葉瓊英和海南師範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留就是將近30年,擔任海南師範大學公共體育系的系主任,不僅負責培養專業的籃球老師,還教選修課的學生們打籃球。
“每天打球兩個小時籃球將陪伴我的餘生”
2002年葉瓊英退休後,少了很多和學生們一起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的機會。正當葉瓊英暗自傷神之時,學校的需要和學生的不捨,她又被學校返聘回來,直到2008年才正式停課。
停課那年,葉瓊英已年近70了,可她依然無法放下籃球,每天還是會抱著籃球來到籃球場,湊齊“隊友”就上場,每天打兩個多小時,出一身汗後才回家洗澡。“雖然很累,但是出汗的感覺很好。”
“現在的孩子,大多比較嬌生慣養,身體葉比較弱。”葉老希望,家長和孩子都能夠重視起來,多多鍛鍊身體,只有身體好了,才有本錢為國家做貢獻。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還在堅持運動的老人們。
安徽合肥也有一位籃球奶奶,叫做嶽景霞,82歲的高齡,還經常活躍在籃球場上。
不止是打籃球,也會練瑜伽
所以說,運動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重要的是堅持,而堅持下去的收穫,不僅僅是身體健康,每個人的心態、觀念、處世態度都會有著積極的變化。
當然這只是個例,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適合參與像籃球這樣的劇烈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