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31788972808

    上小學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想法,也逐漸會用行動去表達想法,這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和想法與家長背道而馳,孩子又聽不進去家長說的話,矛盾點就出現了。因為獨立是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而家長基本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所以很多問題的思維方式不適用於和孩子的溝通以及問題的解決。矛盾勢必會出現,那如何解決這樣的溝通問題呢?

    首先,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總是用自己的感受來取代孩子的感受。有時候孩子因為很小的事情不開心,我們可能會指責孩子,這種小事有什麼值得生氣的。但換位思考,在自己需要慰藉的時候,如果得到這樣的反饋,心裡肯定也不舒服。我們應當去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給予反饋,與孩子共情,可以這樣做:先複述孩子的感受,繼而和孩子分享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樣孩子不僅可以很快平靜下來,他也會很樂意聽你的建議。

    其次,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經常在家看到小孩起床難、寫作業難,什麼事情都會拖沓,家長就會急躁地催促:“快點寫,怎麼每次做事都這麼慢”其實家長的想法是,事情快點完成就可以繼續下一項,而小孩肯定是希望可以多玩一會兒。其實,將指責的話改為引導可能作用會更好,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我們七點前把語文作業寫完好不好?完成之後媽媽陪你做手工作業”,這樣給了孩子明確的提示,也可以誘發孩子的主動性。需要孩子幫忙的時候也不用總以命令的語氣,可以說:“寶貝,媽媽等下要拖地,能不能幫媽媽先掃一下地上的垃圾呢?”將孩子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孩子才會有參與感。這樣的溝通方式是不是更容易讓人接受呢。

    最後,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的後果。孩子如果胡鬧,一般情況下家長會對孩子進行說教或是打罵孩子,但孩子下次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其實家長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承擔後果的,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改善孩子不聽取父母意見的情況。比如孩子將碗裡的飯菜弄得到處都是,之後就讓孩子自己去清理;孩子如果一直拖沓作業,家長可以先告訴孩子再不做作業,後面就沒有空餘的時間做其他事情了,如果孩子不聽取建議,就耐心等孩子將作業做好後,告訴孩子後面的電視時間因為孩子的拖沓給耽誤了,不管孩子如何撒嬌也不要改變立場,讓孩子承受事情的後果。

    家長在對於孩子引導上,不僅要透過各種方法去與孩子產生共情,在此基礎上,也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肯定,當然要從具體一些,比如誇獎孩子今天的表現棒,要具體說出原因是孩子今天幫助了同學弄懂新的知識。除此以外,還需要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給孩子建立一定的規範,這樣孩子才能得到更完善的成長和發展。

    希望回答起到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屬狗女屬牛,2011年10月和11月有那些結婚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