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鞅人物誌

    “時勢造英雄”說的是在某種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將某個人物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使之成長為英雄人物。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要有前提條件。

    第一個前提條件是要有具備某種特定條件的時勢。這種能夠“造英雄”的時勢,是歷史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逐步將某種特定條件慢慢積聚起來。比如劉邦之所以能開創大漢帝國,其前提條件就在於秦朝統治下的暴政,逼得許多人橫豎都是死路一條,這些人覺得既然左右是個死,不如揭竿而起,因而秦朝末年各路起義軍風起雲湧,英雄輩出。假如秦朝治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劉邦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另外開創一個新的王朝。

    第二個前提條件是這個能成為“英雄”的人物,自身要足夠優秀。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類似於秦朝末年這樣的“時勢”曾經出現過若干次,而能夠在這種“時勢”下成長為英雄的人物卻屈指可數。還是以秦朝末年為例,陳勝吳廣等等眾多同一時期的起義領袖多如牛毛,經過大浪淘沙,只剩下劉項二人爭奪天下,最終還是因為劉邦個人比項羽優秀而奪得天下。比如劉邦深謀遠慮、氣量恢宏,善於識人、更善於用人,有更強大的心理素質,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經歷過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終成霸業。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告訴我們,一方面要懂得認識、尊重、遵循、利用歷史規律,不可違背歷史規律,不能逆歷史規律而動,否則必然導致失敗,不但造就不了英雄,反而可能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另一方面,也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奮鬥,躺在地上是成不了英雄的,所有的英雄都是在血與火的奮鬥中不斷錘鍊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生不逢時”說的是某個自認為才華橫溢的人感嘆他受到特定歷史條件的限制,使他難以達到目標,實現人生理想和抱負。

    “生不逢時”這句話有一定的正確性。但這句話的正確性是建立在兩個前提條件下的。

    第一個前提條件是,某人所處的時代的確是受到了種種歷史條件的限制,導致了個人付出再多努力,也做不成功某件事情,實現不了理想。還是拿劉邦為例,劉邦在開創了大漢帝國後,在後續幾代皇帝都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慢慢實現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相信這上百年的時間裡,一定有才華、胸襟、氣度、謀略等等和劉邦相當的英雄人物存在,但他們再怎麼有本事也不可能推翻剛建立不久的漢朝而另起爐灶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人物就是“生不逢時”了。

    第二個前提條件是,某人的確是非常有才華,具備成就一番事業的素質、能力、眼界和胸襟。就如同《三國演義》裡感嘆周瑜之死:“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是極其傑出的人物,但遺憾的是,諸葛亮各方面始終比他更勝一籌,周瑜在他面前始終處於下風,最終鬱鬱而終。所以,周瑜才有資格感嘆“他自己是生不逢時”了。再比如曹雪芹寫出了偉大的著作《紅樓夢》,但他後半生過得極其窮困潦倒,如果他生活在我們如今這個時代,憑他身上的才學,隨便做什麼都能功成名就,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所以,生活中,如果自己沒幾把刷子,就不要發出“生不逢時”的感嘆了,否則,只會給人徒增笑料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模具矽膠出現燒模是何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