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昭楊

    沙烏地阿拉伯是全世界範圍內宗教外交最為活躍,投入人力物力最為雄厚的國家,其宗教外交帶有濃厚的瓦哈比派色彩。

    然而,沙烏地阿拉伯的宗教外交從從一開始就不是針對西方,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還得到過美國的支援。因為從1932年沙特建國至20世紀50年代的二十多年裡。儘管英美的幾大石油公司牢牢控制沙特石油命脈,但沙特表現出相當合作的態度。雖然宣傳伊斯蘭教作為國家使命被寫入了沙特憲法,但這更多是沙特自我定位為“麥加和麥地那兩聖地守護者”的體現,並未進行實質性的宗教外交。

    1952年,埃及革命勝利後納賽爾掌權後,沙特對外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宗教的位置越來越重。因為埃及共和國的理念是阿拉伯民族主義,阿拉伯社會主義,否認海灣國家王權的傳統權威。沙特的應對之道就是泛伊斯蘭主義,用信仰聯盟對抗阿拉伯民族團結。為了和阿拉伯聯盟對抗,沙烏地阿拉伯於1962年發起組建了世界伊斯蘭聯盟。

    沙烏地阿拉伯當時的宗教外交努力得到了美國的默許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支援。除了因為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傳統盟友,而因為沙特對手埃及宣揚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和阿拉伯社會主義帶有左翼色彩,埃及共和國還得到了蘇聯的支援。所以,沙特大力發展宗教外交背後有美蘇在中東冷戰對抗的因素

    不過,沙特的宗教外交在阿拉伯民族聯合思想的衰敗中,並未扮演重要的角色,後者的衰敗主要因為內部矛盾和對以色列戰爭的失敗。沙烏地阿拉伯當時最重要的行動是在北葉門內戰(1962年至1970年)中支援保王黨游擊隊,和埃及支援的共和派相對抗,某種程度上帶有泛伊斯蘭主義和泛阿拉伯主義對抗的特徵,最終,共和派取得了勝利,但埃及消耗很多。

    1973年和1979年是沙特宗教外交的兩個關鍵點,1973年石油危機的爆發促使油價猛漲,沙特宗教外交資金變得空前充裕起來。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成功和蘇聯入侵阿富汗讓沙特宗教外交因為新對手的出現,繼續存在下去直到今天。

    不過911事件以來,沙特宗教外交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爭議和抗議,很多批評來自其西方和伊斯蘭世界的盟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昌冬奧會韓國運動員的"表現"和裁判的"公正"引起一些話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