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95149383261

    一、生活習性

    螳螂的食性為陸棲捕食昆蟲(肉食性),螳螂食性挑剔,只捕食活的獵物。凡是昆蟲中的小型種類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蠅、蚊蝗、蛾蝶類的卵、幼蟲、裸露的蛹、成蟲都是其適宜的獵捕物。甚至蟬、飛蝗等大型昆蟲,也是它們的捕食物件。

    螳螂具有趨光性,一般熱帶、亞熱帶種類較多。生中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發育階段,故屬於不完全變態類的漸進變態。若蟲期脫皮7~11次,經8~12齡後到達成蟲期。齡的增減受環境和食物多少的影響。

    絕大部分種類的螳螂行動較為緩慢,不像其它敏捷的昆蟲(如蟑螂)能快速行動。但它們擁有保護色,且有著出色的擬物形態,它們能夠模仿葉子晃動的姿態前進,慢慢地接近獵物。一旦獵物到達可攻擊的範圍內,螳螂就會極快地進攻。一般情況下,螳螂都是以伏擊的方式捕捉獵物。

    二、外貌樣子

    螳螂前肢呈鐮刀形,長而有力,上有非常鋒利的尖刺,捕食時能牢牢抓住獵物。口器強而有力,能輕易咬破並咀嚼獵物。消化系統強力,能夠完全吞食消化獵物(包括昆蟲堅固的外骨骼)(這樣的肉食性昆蟲屬於少數)。

    螳螂體型修長,通常扁平。頭部呈三角形,可自由轉動。複眼突出,單眼通常有3個。觸角長、呈絲狀,由多個節構成。前胸長,可自由轉動,有些個體往兩側擴充套件。

    螳螂翅膀有4翼,覆蓋在腹部,某些種類,特別是雌蟲,翅膀變小或退化。翅脈複雜,前翅通常稍短於後翅,較粗厚。蹠節通常有5節,末端2爪,有些個體股節和脛節外緣向外延伸。腹部長,呈圓筒形。

    擴充套件資料

    螳螂捕食與自衛時的擬態行為

    一、擬態成花

    熱帶有一種螳螂,它的前足擬變成花瓣狀,體色變為紫白色,它隱在像葉叢中,乍看像一朵紫白色的蘭花。馬來西亞有一種花螳螂,身體粉紅色,看上去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引來蝴蝶採蜜而上當。

    二、擬態成葉

    有些螳螂把胸腹、脛節、褪節上長出葉片和突起,擬態成樹葉、樹枝和樹疤來迷惑小蟲。

    三、擬態成水滴

    熱帶沙漠地區有一種螳螂,身體綠色,頭部有一個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叢中,在Sunny下頭上突起物如一滴晶瑩的露珠,引來乾旱地區小蟲前來取水而被捕。

    四、擬勢恫獵物

    法國生物學家曾看到一隻螳螂遇上一隻大灰色的蝗蟲擬勢的現象。當螳螂看到蝗蟲時,便立即張開雙翅,抖向兩側,後翅直立起來,像只帆船,旁體上端窮曲,發出毒蛇噴氣的聲音,全身重量放在後面四足上,身體全部豎立起來,一動不動地站著,兩眼立盯住蝗蟲。

    蝗蟲稍移動,螳螂頭部隨即轉動,蝗蟲被這架勢嚇蒙了,緩慢地伏在地上,不亂逃跑,甚至還向螳螂移動,當它移動到螳螂夠得著的時候,螳螂猛撲過去,蝗蟲毫無反抗地成了它口中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強食品安全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