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亦鳴

    德國為啥叫板俄羅斯,我想因那時資訊閉塞落後,它並不知道蘇聯已比他強大得得多,希特勒是個瘋狂的人,貿然招惹蘇聯被打得落花流水。

    至於日本敢招惹美國,與中有關,甲午戰爭以中國失敗告終,割據,賠款,它扶持的偽滿政府,在它的掌控之中,東北沃野千里,黑土地是著名的糧倉,解決了日本戰略糧食問題,張作霖把東北建設得不錯,鋼鐵,煤炭,工業發展己與日本比肩或超過,為日本戰爭提供了經濟保障。日本資源饋乏,國土面積小,為了擴大生存空間,它極力向外擴張,想成為亞洲霸主。當時美國也未強大到今天這樣,一戰受到損失,本來先對日,德發起的戰爭保持中立,後來逐漸介入,可能給日本戰爭狂人以錯覺,轟炸珍珠港,惹怒美國,回報兩顆原子彈,打趴了日本。

    蘇聯在歐洲戰場取得勝利,立即調轉槍口對準日本,援助了中國,也穩穩地佔領了北方四島。

  • 2 # 迷彩派軍事

    這件事還得分開說:日本和德國不一樣。

    日本這個國家,從他的歷史來看,基本上有史以來,對外戰爭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不斷賭國運然後仆街——從任那殖民地開始,到唐倭白江口,再到明朝,都是這個結果,一直到近代抓住中國衰弱的機會,透過日俄戰爭和甲午戰爭兩次賭贏了,獲得了列強頭銜,但很快在二戰中被揍成了殘廢。

    日本賭國運是不計後果的,自己也就那麼點資本,一口氣全壓上去,要麼贏個通吃、要麼輸個精光,所以他才不在乎美蘇比他強大多少,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一賭定乾坤。

    但對於德國來說,不一樣。德國的二戰是一戰的延續,歐洲三分之後,諸侯國之間其實一直都有統一的傾向,但歷史上最後誰也沒打贏誰,所以就一直這麼分裂下去,但是爭奪歐洲大陸話語權的鬥爭其實一直在延續,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只不過現在文明多了,不用火炮改用嘴炮了。

    希特勒發動二戰,本質上其實是一戰的延續,因為一戰最後德國投降了,但是很多德華人認為自己實際上不應該輸掉戰爭,主流的社會思維是將戰敗的責任推卸給猶太人,認為是猶太人最後時刻出賣了德國,讓德國功虧一簣。

    (圖:既然德華人選擇了惡魔,就要為此付出代價)

    希特勒是應德國的民族主義上臺,將沒有結束的一戰打完是當時德國社會選擇希特勒所賦予他的職責,所以希特勒必須要向一戰中的交戰物件開戰。

    但是德國這個國家,悲劇就悲劇在,每發動一次戰爭,領土就少一塊,用一句中國的古話來概括,那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HTML5要學些什麼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