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龍在天231272723

    感謝邀請!格物,簡單地講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的格物觀,相當於現代人所講的科學觀。在客觀世界中,任何現象的存在,都不會沒有產生它的原因,也不會不產生任何結果。整個自然宇宙和人類社會都是一體的,一切現象毫無例外地都受因果聯絡的支配,每個事物都是無限縱橫交錯的因果鏈條中的一環。這些因果聯絡,既不是人的思想的產物,也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而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和意志而客觀存在的。堅持因果聯絡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堅持唯物主義的決定論原則,也就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原則,同樣也就是古人所講的格物致知。相反,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則否認因果聯絡的普遍性,客觀性,宣揚唯心主義的非決定論,所以是非科學的。

  • 2 # 蟬靜無聲

    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放到今天就是“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一種認知而已,沒必要和什麼觀扯上聯絡。

    一、現代人的三觀。

    經常見到網上有人說什麼三觀盡毀,那什麼是三觀?馬克思主義裡面的“三觀”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觀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和觀點;人生觀就是自己生存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價值觀就是自己判斷事物價值的標準和依據。這三觀說起來有點繞口,畢竟離咱老百姓有點遠又若即若離的存在。沒有三觀一樣能生活,有了三觀無非就是格調高雅一些罷了。除了馬克思的三觀,還有佛教上的三觀:“空觀”“假觀”和“中觀”。這裡就不贅述了。

    二、“格物致知”是個啥?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源於《禮記‧大學》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的意思是先探究事物的本質原理,而後從中獲得智慧或者某種啟迪。通俗點講,就是由此及彼,由小見大的一種認知觀。

    三、在生活中的運用

    格物致知,最典型的就是借物抒情。比如我們常把松、竹、梅比喻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又被寓意為具有高尚品德的"四君子";魚和蓮花比喻為“連年有餘”;看到螺絲釘,我們想到的是肯鑽研愛拼搏的釘子精神;看到雨傘,我們聯想到未雨綢繆的安全和保護;看到朝陽我們寄託的是希望和重生;碰到落葉我們有感慨韶華易逝青春不再……等等,諸如此類不勝列舉呀。

    …………………………………………

    如果非要將“格物致知”和三觀裡面的哪個觀牽扯上,我覺得和人生觀有點靠。因為人生觀是我們活在世間自己對這個世界諸生的感悟。不論是頹廢的、積極的還是向上的,都和自己的生活所處的環境分不開。一萬個人眼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傷春悲秋每個人都會有。一塊普普通通的鏡子,看的角度和自己認知不同折射出的觀點自然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男生經常見到我說我長得醜,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