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亭殿閣

    自古帝王多爭議,不然武則天也不會留下一塊無字碑,是非功過任人評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也是如此,一直以來,捧他的人奉他認為他“甚至可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與唐太宗李世民一樣使我這個現代漢族華人感到驕傲。 ”,踩他的人罵他閉關鎖國,為近代史的屈辱埋下禍根,他就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

    今天我們探討的話題,就是他究竟夠不夠資格稱為“千古一帝”?

    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他是大清,甚至放眼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帝王。說實話,第一次瞭解玄燁的時候,也許是太感性,對他多少有些心疼,為何?玄燁從出生起就沒有在父母膝下承歡過一日,為了防止他染上天花(當時的險症),就把他養在了紫禁城外,由奶媽帶著。等到玄燁大了,還沒有怎麼和父皇熟絡,他的父皇就駕鶴西去了,至於原因,大家都知道,愛美人勝過江山。順治帝沒有冊立太子,而玄燁之所以會被推舉為皇帝,居然是因為他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看到這,有人會說,生在皇家,玄燁算是幸運的了,雖然上天沒有讓他和普通人一樣擁有父母之愛,卻用了整個天下彌補他。可是,這樣的幸運,始終還是殘酷的吧,對於他來說,童年缺失的那一部分,是怎樣都填不滿的。

    言歸正傳,當時的玄燁接手的清朝,南有"三藩"割據數省,西北有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割據,東南有鄭氏後代佔據臺灣,東北有沙俄覬覦和入侵。不誇張點說,他只要一步走錯,很有可能就被四面八方的敵人把大清啃的渣都不剩。少年天子自然是沒有足夠的魄力去威震朝野的,於是四臣輔政也就成了當時的局面。可是,這四臣輔政,漸漸的也出了問題,四臣之一的鰲拜,居功自傲,獨攬大權,甚至還把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殺掉了,一時之間,還有些脅迫少年天子的意思,玄燁忍了數年,以“布庫”之戲為掩飾,培養了一批少年侍衛,終於在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一舉拿下了鰲拜。在剷除了鰲拜以後,玄燁徹底的奪回了朝廷大權,在此後,他就彷彿一路開掛,削平三藩,一統山河,驅逐沙俄,西征漠北,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鞏固了多民族國家,讓大清政治到達一個巔峰時期。

    除了以上,當然,他也還做了別的事情,也就是後世一直用來詬病他的,第一,他實施了海禁,第二,對於西方科技技術不學習。可是這兩點,真的又是我們想的那樣嗎?這其中也是有誤解的。對於第一點,玄燁當初的確是下了海禁,但那是為了打擊鄭氏臺灣,從長遠來說,個人認為,利大於弊,並且在取得效果後,康熙二十三年海禁正式取消了,歷來統治者為了天下一統,都會實施一些強制性手段,在那個年代無可厚非;至於第二點,對於西學,玄燁是很熱心學習的,其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繪製地圖,用科學方法和西方儀器繪製了全國地圖,還被英國李約瑟亦稱之為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要好、更精確。可以說,玄燁對於新技術是很感興趣,還會利用他來服務自己國家的,甚至在微服私訪的時候,招攬有才之士,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吸收了外國數學精華的中國古代數學重新受到重視。或許,如果沒有後來發現,西方宗教在大清試圖干擾中國文化傳統和當時的統治,康熙不會開始對西方有所抵制,但是根據記載,他有所牴觸的也只是西方某些宗教,著實談不上抵制整個西方技術等。

    在中國古代,每個一個帝王都有功有過,康熙也不例外,但是綜合來看,他是稱得起“千古一帝”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是因為他從不犯錯,而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他一個人力挽狂瀾過,奮鬥過,在他的手上,大清疆土擴張,民族凝聚力增強,他作為帝王的一生,盡心盡力,無論是單純對比起大清所有皇帝,還是把他放到歷史長河裡,和其他君王對比,他顯然都是最出類拔萃者之一。

  • 2 # 打工人之家

    總體來看,康熙與王朝的開創者:劉邦、劉秀、李世民、朱元璋等人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算是一流弱吧。

    因為,清承明制,他終其一生沒有制度上的創造,對外面的世界有了解,但沒有觀察,沒有重視。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亂後,為了穩固清人的政權,他消滅火器,重提騎射,埋下了武備落後的種子。對漢人極其防範,大興文字獄,始明末的講學之風完全被撲殺,以後有清一代,只有考據的小學,沒有思想哲學,造成中國不但科學技術落後於西方,而且哲學也不能與西方對話,這與明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看似平穩,但實質上死寂。思想學術和民間生產沒一點兒活力,人們思想僵化,行政僵化,最終大清以此亡國。算是一個積極有為的皇帝,但說什麼千古一帝,水分不小。

  • 3 # 清季Late

    首先我是個清粉。再次我不認為康熙是千古一帝。

    西方人評過中國的皇帝,第一是隋文帝楊堅。一開始很納悶,為什麼是他。我們自己說千古一帝都說的是嬴政。那我們自己評的第一和西人評出的第一一對比,發現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創制。

    前段時間看梁啟超《李鴻章傳》中看到一句話,李鴻章是時勢所造英雄,而非造時勢的英雄。

    再來看嬴政和楊堅。他們兩個可以說是造時勢的英雄。創制就是他們兩個的特點。

    秦始皇行郡縣制,納權力於中央,中國的貴族政治開始變為官吏政治。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可,都能看到其先進性。漢代晉代仍然看不清此種制度的好處,還要分封諸侯。漢代救回來了,晉把自己玩死了。一對比,秦始皇的政治眼光已經超出了普通人幾百年了。這就是造時勢的英雄。

    楊堅則發明了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科舉制一直被西方人稱讚。隋朝之前的魏晉南北朝,官職一直被士族門閥控制,普通人沒法從政。而科舉制不但能為國家選人才,還能打通上層與下層的聯絡,使政權更加鞏固。

    但是也很奇怪,這兩個朝代都是二世而亡。制度的從0到1是最難的,而秦和隋的確是開闢了一個新時代,之後的漢代和唐代都是在它倆的基礎上,成為了中國最強大的時代。所以我覺得千古一帝這個稱號,這兩個人都合適。

    至於康熙,他就是時勢所造英雄。清代制度承襲明代,明代承襲元代。歸根結底仍然是秦代隋代的制度。只不過康熙善於學習與總結,玩的比較好。康熙稱得上是一個明君,但是千古一帝這個稱號還是配不上的

  • 4 # 花落莫香梨

    不能夠!他沒有為後人留下什麼驕傲,反而讓中國更加的封建!他的後代乾隆還在做天朝上國的美夢!一味的閉關鎖國,讓近代中國被屈辱了百多年!可悲可嘆!

  • 5 # 愛丶惘然成空

    滿韃子的文字獄和洗腦工程非常完善,在加上現在的辮子戲,讓那些崇蠻媚滿的走狗整天都皇阿瑪,格格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強漢,盛唐,富宋,新明。。。每個都比韃清偽滿洲國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簡述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有關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