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語趣味小影片
-
2 # 2021水逆退散
《葬花吟》是《紅樓夢》中描寫篇幅最長,藝術價值最高的抒情長詩,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坐品,詩中向我們描寫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少女情懷和對自己無助的愛情的悽然長嘆。林黛玉這個具有詩人氣質的女孩,在她抒情長詩《葬花吟》中,就用藝術的方式隱喻了自己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艱難處境。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在多愁善感的詩人眼中,花謝花飛的自然現象卻成了日不忍睹的悲慘情景,“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曹雪芹在這部分描寫中美化了林黛玉的少女情懷,為葬花增添了許多藝術美感。細細品讀《葬花吟》這首詩,我們腦海裡漸漸浮現出一幅這樣的美麗畫面:一個美麗的少女為了排遣憐花惜花的滿懷愁緒,她肩起花鋤,拿著花帶,拎著花囊,去掃集飄謝的桃花落英,並把它們送到花冢去掩埋。這種氛圍是非常美麗的。
-
3 # 新手52448717
葬花詞本身應對的是林黛玉本人,用花來比喻黛玉的美好,用花期短暫來比喻她的紅顏早逝-“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雖然在紅樓夢裡12釵都有相對應的花,但葬花詞裡所折射的應該就是黛玉自己。
傳統視野下有三種解讀:
第一,性格說。(一)此詞反映的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敏而多慮的性格特徵;(二)此詞反映了林黛玉孤苦伶仃、愁緒滿懷、寄人籬下倍感淒涼的心態;(三)此詞是林黛玉不願受辱、不甘低頭屈服、好勝要強的情緒宣釋。從側面反映了林黛玉孤傲不阿的性格特徵。
第二,詩讖說。(一)該詞是對黛玉個人命運的一種暗示,指出黛玉將“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死於一種寂寞悲慘的境況之中。(二)這首詞還預示了賈家各人的最終命運--“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指出賈家必將走向衰落,而各人難免遭禍,四處漂泊。(三)這首詞預示出了寶玉的命運。黛玉將寶玉比作梁間燕子,自身為三月香巢,而“梁間燕子太無情”。黛玉深知自己在這樣的境況下必死無疑,同時她也表明了寶黛之間的關係--“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暗示如果“我”去了,寶玉自己也是無處安生的。(四)這首詞預示了寶黛之間的愛情悲劇。黛玉在詩中寫到“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表明自己有長久追尋寶玉的意願和決心,但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她自己也知道這種追尋是沒有歸屬的,悲劇必然發生無疑。
第三,抗爭說。(一)曹雪芹自己曾說:“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我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這句話表明了曹雪芹的寫作動機,而作為他最出力描寫的詩文之一,當然也應深深蘊涵了這個寫作動機。因而《葬花詞》是封建社會壓迫下,女性意識覺醒與抗爭的體現。在詞中黛玉不僅是在哀花悼己,而是整個封建社會的女性在對自我命運進行思考,並且得出了“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的結論。這所展示的正是封建女性不甘壓迫、屈服、不甘為“*人”的抗爭之音。(二)從女性身上推而廣之,女性意識的覺醒意味著人的覺醒,意味著一個社會階層的覺醒。《葬花詞》體現了女性在封建社會中渴求自由與幸福的願望,展示的也是在封建勢力壓迫下的人渴求自由和幸福的決心與希望。這不僅是某一個人、某一類人,而是在歷史進步之中整個社會階層所發出的覺醒和抗爭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