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MLGGZSGCS秋水長天

    我來聊聊我的童年和過年故事,我們老早就盼望著,掐算著過年快些到來……

    我們這些七零後早期的孩子,尤其是農村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小時侯最大的慾望和滿足感可能就是過年了。我們小時侯對吃和穿都有著強烈的期望。物質匱乏,食品單一,接連吃幾天好的,穿上新衣服在小朋友們面前嘚瑟一圈,感覺是最榮幸的事,也能獲得滿足感!而大人們忙忙碌碌一整年,也想自家人穿得體體面面來證明自己不是懶惰人。因為吃差(萊品類別少)一點別人看不到,穿太差就會被人笑話。由此有句俗話概括;錢是人的膽,衣是人的臉!相比吃而言,作為小朋友的我們來講,似乎更在乎穿新衣服。因為這就是我們的臉面吶!要是誰家小朋友過年穿不上新衣的話,心情會低至谷底,甚至哭鼻子與大人們表示抗議!

    過去農村有句俗話,表明了大人與小孩對過年的不同心境與感受:大人想掙錢,娃兒想過年。因為過年是個消費節日,大人們只想賺更多錢,孩子們只想每天過好日子。

    我是七零後,我們的童年是穿著補丁舊衣服過的普通生活。平常時節,鍋裡大多數是地瓜(紅苕),上面薄薄的一層白米飯,然後酸萊東加鹹菜。物質匱乏,大人們更多的是吃地瓜酸菜湯,小孩子就有白米飯和地瓜的混合食物。身上穿的大多是頭一年春節裁縫新作的過年新衣(舊衣了),一件棉襖能穿到不能穿(太小,人在長大)為止。平常時節很少有置辦新衣的機會,只有過年了,初一清早才可以穿著新衣服出去玩耍。誰家小孩子要是還穿著舊衣服,就證明這家人已經是很窮了……

    我們那個年代是唱著紅歌上下學,揹著揹簍牽著牛羊進出家門,我們沒有生日概念,父母要是活忙了就忘掉了,如果能記著就加兩個雞蛋,算是生日"禮物"了。儘管如此,我們活得很充實,很快樂!不擔心什麼食物安全,也沒什麼玩具娛樂,小朋友們在一起自找樂趣,玩彈弓,吹喇叭等。大家都差不多,沒有現在這麼大(貧富差距)的心理落差感。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過年。過年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

    討口子(乞丐)也有三十月(大年三十),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無論你多窮,大年三十這天(尤其是午飯)不可以到別人家去蹭飯,再窮也要呆在自己家裡。我們農村人在過去大多趕的二五八(一天兩餐,早飯和午飯)。現在流行的年夜飯對我們來講沒什麼效果,我們過年最看重的是年三十的午飯。年三十那天,老早起床了,幹活也不上心,混著吃過早飯就眼巴巴等午飯。一個村子總有那麼幾隻早起的"鳥兒",午飯特別早,十一二點鞭炮就響起來了。於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就視察自家媽媽飯做好沒有?倘若正在做也就罷了,若還沒做的話,又哭又鬧地催,常常會遭到老媽的臭罵:這些人(開飯早的)真閒,就知道吃!邊罵邊忙活起來。做飯過程中,小孩子不許偷吃(莊稼損耗大),急得我們火上房似的。等到自家鞭炮一響,一年最正式的年飯開吃了。下午就到處瘋跑,晚上既沒電也沒電視,烤火聽大人們吹牛,然後吃完晚飯上床睡覺。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大年初一了,天還沒亮,到處呯呯呯的鞭炮聲就炒醒了。其實吵醒我們的不是鞭炮聲,是穿新衣服的激動啊……大人們起得更早,這天起得早預示著一年起得早,老爸會拿著手電去挑水,稱之為"搶銀水",一個大水缸等我起來時,就早挑滿了。老媽就拿來新衣服讓穿上,吃過早飯還得去姥姥家拜年呢!這一去三兩天好吃好喝好玩的,想想都激動啊!走親戚還有一塊兩塊的過年錢好拿,不過,這錢只在我眼前晃了一下就進了大人的口袋。我們小時候對錢沒多大的訴求(因為沒錢),更別提什麼壓歲錢,生日禮物之類"高大上"的享受了。不像現在的孩子,人情紅包歸他們支配。我們那時一塊錢的私房錢都沒有。穿上新衣服就瘋跑了,背後傳來老媽的喊聲;別弄髒了,看你咋去見人?……穿上新衣服可是一年到頭的願望啊,這時節不去嘚瑟一回哪行呢?

    我又想起一句俗語:小好穿,老好吃。由於經濟緊張,穿身新衣服和一雙媽媽做的新鞋就是最美的時節了。大人們為什麼好吃呢?因為食品單一且不富裕,大人們能敞開肚皮吃頓好飯可算享受了,勞動強度大,他們的身體裡太缺少營養和對美食的渴望了……

    我們小時候對過年最大的希望就是:吃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大家別笑話我哦……

    別了,我的童年,別了,我的天真爛漫歲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接受學生的禮物屬於受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