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謂秦王》,劉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稱劉中壘,世居長安,祖籍沛郡(今屬江蘇徐州)。出生於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去世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 全文(節選)如下:《詩》雲: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今大王皆有驕色,以臣之愚觀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韓以拒秦,四國之兵敵,而未能復戰也。齊、宋在繩墨之外以為權,故曰先得齊、宋者伐秦。秦先得齊、宋,則韓氏鑠;韓氏鑠,則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齊,則魏氏鑠;魏氏鑠,則秦孤而受兵矣。若隨此計而行之,則兩國者必為天下笑矣。譯文如下:《詩經》上說:‘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還只是一半。’著重指出走最後一段道路是十分艱難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驕傲的情緒,臣曾經留心觀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據諸侯的心意,不是聯合對付楚國,就是併力收拾秦國。何以見得?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韓抗秦,只因勢均力敵,正處在相恃不下的局面。而宋、齊兩國置身四國之外,就顯得舉足輕重。因此可以斷言秦、楚兩國誰先爭取到宋、齊,誰就能取得最後的成功。秦國如果爭得兩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南韓;南韓受到遏制,那麼楚國便孤立無援而遭到打擊;假如楚國先得到齊國的援助,魏國就會衰敗,魏國衰敗之後,秦國就會陷入孤立,飽受戰禍。如果按這條路走下去的話,那麼秦、楚兩國必然有一方遭受敗亡之辱。擴充套件資料:《謂秦王》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南韓、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還沒有結婚了,每年應該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紅包嗎?給多少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