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日本東芝公司向美國競爭對手蘇聯提供高效能機床的事件遭到曝光,美國以此為藉口,採取一系列措施打壓東芝,導致東芝迅速衰落。
在美蘇爭霸中,由於蘇聯不能生產高效能的機床,製造的潛艇噪音很大,很容易被美國艦艇發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將目光瞄向了日本的東芝公司。
蘇聯選擇日本東芝公司,是有充分依據的。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高新技術崛起,在半導體技術、光纖技術、智慧機械技術等方面後來居上,將美國遠遠甩在了身後。
在蘇聯鉅額利益的誘惑下,東芝公司鋌而走險,違反巴統協定,向蘇聯出口了大量高效能機床。
有了東芝公司提供的高效能機床,困擾蘇聯潛艇噪音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蘇聯沒有噪音的潛艇再也不用擔心被美方艦艇發現了。
好巧不巧,美國一艘潛艇和蘇聯的潛艇相撞了。這讓讓美國軍方大吃一驚,為什麼蘇聯潛艇沒有噪音,美國軍方立馬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是東芝公司悄悄出口高效能機床給蘇聯。
1985年,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五家來自日本,日本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國。
美國決定利用這次機會,徹底擊垮日本的半導體行業。
美國以日本違反巴統協議,威脅動用301條款制裁日本。日本政府不得1986年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日本產半導體從此只能限價出口美國,企業利潤逐年下滑。
1987年4月,掌握了更多證據的美國趁勝追擊,痛打落水狗,又對日本3.3億美元儲存器加徵100%關稅。
1987年6月,美國眾議院透過東芝制裁法案,對東芝集團所有產品實施禁止向美出口2到5年的懲罰。
美國這一系列的組合拳,直接把日本打懵了,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不得不向美國道歉。
當然這對美國來說,還遠遠不夠,不久,東芝機械公司社長、東芝董事長、總經理相繼引咎辭職。
1987年7月,東芝公司投入1億日元,在美國50家主流媒體刊登整版“謝罪廣告”。
東芝公司花費了900萬美元,組織在美僱員向國會寫信陳情;說服與自己在美國的合作伙伴,懇求他們向向美國國會和各界陳情。
1988年4月,美國國會透過最終法案,將制裁範圍由東芝集團縮小至東芝機械,時間也由5年縮短至3年。
東芝死裡逃生,但日本卻失去了半導體行業的未來。
1989年,美國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保障協定》,開放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智慧財產權和專利。
這個時候,東芝的競爭對手南韓三星瞅準機會,用三倍工資挖空了東芝半導體工程師,快速提升技術。
三星發展壯大後,立馬開始了對外擴張之路,瘋狂搶佔市場份額,對競爭對手東芝大打價格戰。
在三星的瘋狂打壓下,東芝半導體產業於2014年被三星超越。
2017年,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中,日本之有東芝一家企業入圍,日本半導體徹底走向沒落。
當然沒落的最後就是滅亡。
2018年,東芝由於核電業務鉅額虧損,外加財務造假醜聞爆發,不得不將半導體部門作價180億美元,賣給了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聯盟。
從那以後,日本半導體產業徹底失去了與全球各國競爭的可能!
1985年,日本東芝公司向美國競爭對手蘇聯提供高效能機床的事件遭到曝光,美國以此為藉口,採取一系列措施打壓東芝,導致東芝迅速衰落。
在美蘇爭霸中,由於蘇聯不能生產高效能的機床,製造的潛艇噪音很大,很容易被美國艦艇發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蘇聯將目光瞄向了日本的東芝公司。
蘇聯選擇日本東芝公司,是有充分依據的。
上世紀80年代,日本高新技術崛起,在半導體技術、光纖技術、智慧機械技術等方面後來居上,將美國遠遠甩在了身後。
在蘇聯鉅額利益的誘惑下,東芝公司鋌而走險,違反巴統協定,向蘇聯出口了大量高效能機床。
有了東芝公司提供的高效能機床,困擾蘇聯潛艇噪音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蘇聯沒有噪音的潛艇再也不用擔心被美方艦艇發現了。
好巧不巧,美國一艘潛艇和蘇聯的潛艇相撞了。這讓讓美國軍方大吃一驚,為什麼蘇聯潛艇沒有噪音,美國軍方立馬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是東芝公司悄悄出口高效能機床給蘇聯。
1985年,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五家來自日本,日本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國。
美國決定利用這次機會,徹底擊垮日本的半導體行業。
美國以日本違反巴統協議,威脅動用301條款制裁日本。日本政府不得1986年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日本產半導體從此只能限價出口美國,企業利潤逐年下滑。
1987年4月,掌握了更多證據的美國趁勝追擊,痛打落水狗,又對日本3.3億美元儲存器加徵100%關稅。
1987年6月,美國眾議院透過東芝制裁法案,對東芝集團所有產品實施禁止向美出口2到5年的懲罰。
美國這一系列的組合拳,直接把日本打懵了,時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不得不向美國道歉。
當然這對美國來說,還遠遠不夠,不久,東芝機械公司社長、東芝董事長、總經理相繼引咎辭職。
1987年7月,東芝公司投入1億日元,在美國50家主流媒體刊登整版“謝罪廣告”。
東芝公司花費了900萬美元,組織在美僱員向國會寫信陳情;說服與自己在美國的合作伙伴,懇求他們向向美國國會和各界陳情。
1988年4月,美國國會透過最終法案,將制裁範圍由東芝集團縮小至東芝機械,時間也由5年縮短至3年。
東芝死裡逃生,但日本卻失去了半導體行業的未來。
1989年,美國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保障協定》,開放了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智慧財產權和專利。
這個時候,東芝的競爭對手南韓三星瞅準機會,用三倍工資挖空了東芝半導體工程師,快速提升技術。
三星發展壯大後,立馬開始了對外擴張之路,瘋狂搶佔市場份額,對競爭對手東芝大打價格戰。
在三星的瘋狂打壓下,東芝半導體產業於2014年被三星超越。
2017年,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中,日本之有東芝一家企業入圍,日本半導體徹底走向沒落。
當然沒落的最後就是滅亡。
2018年,東芝由於核電業務鉅額虧損,外加財務造假醜聞爆發,不得不將半導體部門作價180億美元,賣給了貝恩資本牽頭的財團聯盟。
從那以後,日本半導體產業徹底失去了與全球各國競爭的可能!